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瘦身健體”是做強央企的關鍵一步
十八大強力反腐以來,被揭露的央企腐敗觸目驚心,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央企內部層級太多,為上下勾結侵吞國有資產提供了可乘之機。壓減央企內部層級,既是央企健體之需,更是遏制央企腐敗之策。
作為今年深化國企改革十項任務的關鍵項之一,中央企業“瘦身健體”的主要任務和操作要點,已由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并公布。
2001年至2007年,可視為國企尤其是央企做大及部分做強的“黃金時段”。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央企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個階段性轉折。這一轉折的發生,既有天不遂人愿的因素,也是央企自身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
央企經營出現轉折,抑或說對國際國內市場的“趨壞”缺乏免疫力,在當下去產能的大背景下,突出反映為主業不強、冗員過多、管理鏈條過長、經營效益一路下滑。今明兩年,央企受領的去產能任務,是壓減10%左右的鋼鐵煤炭產能。壓減方法主要是加快產能重組和產能出清。這是瘦身第一抓手,以便為喊了多年的做強優勢主業先清除多余贅肉。
央企現階段所呈現的臃腫,不僅僅局限于鋼鐵煤炭產能的過剩,還表現為各類副業的尾大不掉。盡管央企所獲取資源比其他所有制企業相對容易,但央企資源也不是可無限度獲取。若不能在較短時間內扭轉副業長期侵蝕和消耗主業發展的被動局面,央企健身之路很難真正走通,而且還將再次錯失健身的最后機緣。國務院將此納入央企兩年瘦身計劃,就是出于此種考慮。
化解央企主業偏弱而副業過強矛盾,央企有序退出轉讓非主業資產,減少非主業員工總量勢在必行。減員涉及員工再就業及員工社保關系轉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好在相對于民企,央企勞動關系相對健全,若能嚴格依法操作,所引發的震蕩總體可控。
央企市場免疫力低下,市場稍有變化效益即明顯下滑,與單個央企內部的法人層級過多,“兒子”、“孫子”、“重孫”繁殖過密大有干系。央企內部層級過多,各種內耗就多,跑冒滴漏就多。由于管理鏈條過長,到了央企內部的“孫子”級及以下企業,央企總部的各項監管就基本處于鞭長莫及的失控狀態,由此帶來央企產品庫存增加,應收賬款難以收回,成本攀升而虧損累累,導致國有資產多渠道流失。作為瘦身的關鍵性舉措,國務院要求在3年內壓減央企內部法人單位20%左右,盡管這一壓減比例較為“保守”,主要考慮人員的出路問題,可若能實現依然善莫大焉。
腐敗問題一直是社會輿論評價央企的最大痛點。其實,自從大多數央企在前10年間相繼實現整體或核心資產上市后,央企公司治理結構的確大有改善,央企本級腐敗空間確已得到顯著壓縮。十八大強力反腐以來,被揭露的央企腐敗觸目驚心,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央企內部層級太多,為上下勾結侵吞國有資產提供了可乘之機。壓減央企內部層級,既是央企健體之需,更是遏制央企腐敗之策。
推進央企資產整體上市,也系此輪改革的另一大任務。假如央企贅肉纏身,要想實現整體上市就不可能得到戰略投資者的響應。即如動用行政手段勉強實現了上市,也難以在資本市場“賣”出一個好價錢來。此輪央企瘦身健體,除了上文已著墨簡述之目的,還旨在為央企資產證券化清除投資者的心理障礙。
瘦身健體而實現強本提質,中央主要通過力求兩年內實現千億元增效數額來體現。如果說,為民企減負主要致力于減免不合理稅費,以及清除各類有形無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具有鮮明的外部特性,央企瘦身健體則帶有鮮明的自我革命特征,難度比前者更大。希望國資委抓緊出臺瘦身健體細則,趕快進入具體操作。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央企 深化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