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服刑人員子女成“被遺忘的孩子” 公益平臺圓孩子探親夢
剛剛過去的5月15日國際家庭日,對一群被法律遺忘的孩子而言,只是奢望。
他們是服刑人員的子女,本不是孤兒,卻承受著孤兒的痛楚。經濟的窘迫,政策救助的空白,使他們成為了“被隱形的弱勢群體”。
最新的官方數據,仍是來自2006年司法部的一份內部統計報告。當時的數據顯示,中國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已超過60萬。此外,也有一國際組織在2014年年底披露,中國有雙親或其中之一在獄中服刑的未成年人超過100萬。
互聯網公益,正逐漸成為扶助服刑人員子女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5月,在騰訊公益平臺上,已經有十余家公益組織發起關愛服刑人員子女的項目,超過9萬人參與捐款,累計為這一群體捐贈近600萬元。
幫助孩子們與世界接軌
這些帶著沉重標簽的孩子,承擔了太多與年齡不相符的壓力。內心敏感、沉默寡言,眼神常常是空洞的,仿佛與這個世界脫節。
小米的爸爸是一個逃犯,后被重新抓獲入獄,媽媽也跑掉了。據太陽村(無償為服刑人員代養代教未成年子女的民間公益組織)的工作人員回憶,小米剛來的時候蓬頭垢面,非常瘦弱,大拇指還是彎曲畸形的。因為自卑,她總是把手藏在身后,怕別的小朋友看見。
經過很長時間的開導,小米才慢慢適應這里的生活,臉上也開始露出笑容。想不到的是,這個本來連話都不愛說的小姑娘有一天會被華誼兄弟的導演相中,和周迅、斯琴高娃一起拍攝了《太陽會飛》這部根據太陽村真實故事改編的微電影。小米去年太陽村主任張淑琴帶小米和其他孩子去監獄看爸爸的時候,向服刑人員播放了這則短片,當時很多服刑人員都哭了。
去年4月,太陽村在騰訊公益平臺發起了“被法律遺忘的孩子”項目,呼吁大家一起幫助這群孩子。項目上線后,截至去年12月,超過3萬的愛心網友通過騰訊公益捐助了400多萬的善款,緩解了村里800多名孩子日常開支的壓力。
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這些孩子們順利上了學,還發展了不同的興趣愛好。服刑父母看到子女的變化,知道他們有人照顧,經常從獄里寄來感謝信,更加堅定了改造的決心。
互聯網公益,匯集了廣大網友的愛心,不僅幫助支撐著這群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夢想的實現,讓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公益志愿者懷里的小米
圓孩子們的探親夢
對這群孩子而言,除了期待每天能吃上熱飯,有屋檐落腳,平日里最大的心愿大概就是能見上父母一次,即時是短暫的團圓。
小男孩丁寧也是服刑人員的孩子。媽媽離世,爸爸判了很重的刑期。他六歲來到太陽村,之后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打聽什么時候能去看爸爸。七歲那年,張淑琴突然接到某監獄的電話,告知可以帶丁寧探視。
知道很快能去看爸爸,丁寧拿出自已積攢的零花錢,給爸爸買了一堆東西,洗衣粉、香皂、牙膏…看著這一幕,不禁讓張淑琴想起前一年的國慶節。太陽村會在節日給每個孩子發五元零花錢,可丁寧從來不舍得花錢。“為什么不買點小零食?”“不買,我要把錢攢起來給爸爸…” “你爸服刑不用花錢,這些錢是發給你們小朋友的,你真不想吃火腿腸棒棒糖?”“不,我要留給我爸爸…” 張淑琴至今記得當時丁寧臉上的倔強。
對他們來說,去看一次父母,是最大的心愿。為父母準備禮物,也許是最有意義的事。可這些公益機構能夠用于孩子們探親的費用實在有限。全國各地的監獄又地處偏遠,那么小的孩子每次去看父母經常都是要連坐幾天的硬座長途跋涉。
今年5月,太陽村在騰訊公益樂捐平臺上發起了“為孩子探親籌路費”的項目,希望可以將硬座改硬臥,將慢車改快車,將孩子們撿廢品攢零花給父母買禮物改成大家一起幫孩子準備禮物。希望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呼吁更多人伸出援手,圓孩子們一次見父母的夢。
“互聯網+公益”,幫助更多弱勢群體
殘障人群,一直是傳統公益的重點幫扶對象。而服刑人員的子女,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孤兒,無法接受政府的照顧。又因不屬殘障,難以得到相關資助。這一隱形的弱勢群體,僅靠民間組織的力量,只能在困頓中艱難前行。
互聯網公益,正試圖打破這一困境。通過網絡的連接力量,匯集廣大網友的愛心,近年來越來越多服刑人員的子女通過騰訊公益平臺得到了扶助。有好心人一直陪伴因父母服刑長期有心理陰影的孩子,為其籌款提供生活費用,幫助孩子慢慢打開心扉;有丈夫入獄、孩子患重疾的母親期待通過籌款攢足孩子的治療費用;有社會團體一直致力于為服刑人員子女實現理想,為他們尋找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心,就能幫助這群孩子重新與世界接軌。而通過移動互聯網強大的連接作用,隨之興起的更輕量的參與方式,也正使人人可公益成為現實。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孩子 公益平臺 服刑人員 被遺忘的孩子 探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