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劉忠軍:暴力傷害解決醫患糾葛的社會氛圍不應再持續
陳仲偉醫生遇害,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應該說和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有一定的關系。為什么傷害醫生的事這些年頻繁出現,至少是在一些人群中形成可以通過暴力傷害解決醫患糾葛的意識。
醫院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是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的場所,這樣的場所需要安定、安全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僅醫務人員需要,病患也需要。就事件本身來講,要依法解決。從社會來講,要高度重視醫療環境的改善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如果再不重視,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怎么能服務病人、做好醫療服務。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切實采取舉措。
這些年來,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在呼吁,最低限度應該在治安條例中把醫院列入“公共場所”范疇。我也一直關注醫院升級治安標準問題。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和醫務人員的安全。有些病人及家屬在和醫院發生糾紛時,可以占領醫院,干擾正常的醫療秩序,警察對這種行為往往束手無策。
以前沒有把醫院當做“公共場所”,是因為情況不一樣。醫院發展到今天,完全是一個公開的場所,既沒有門衛,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出入,而且人流量比很多公共場所還要大,比如北醫三院,每天的門診量是15000人,明顯帶有公共場所的性質和特點。我認為,在治安條例中,還是應當將醫院界定為公共場所。這次事件的出現,更讓我們覺得應該加緊做這項工作。
解決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我認為提供均質化醫療服務是根本之道。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大醫院和小醫院、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差距,大家都涌到大醫院看病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要解決的是提高家門口醫院的醫療水平。我們國家目前沒有形成完善的醫生培訓體系,醫學生畢業后分到不同的醫院,發展不一樣,水平差距也較大。我們應該從醫生培訓入手,使得縣醫院甚至更低級別醫院的服務水平并不低,醫院能提供均質化醫療,病人就不會一味地涌向大醫院。
但是,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從行政角度實施舉措,比如大醫院開放門診、周六日出診……這些辦法能解決根本問題嗎?從一定程度上講,可能還不利于扭轉目前的現狀,對大醫院的資源也會造成一定的浪費。
編輯:趙彥
關鍵詞:陳仲偉事件 暴力傷醫 解決醫患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