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中國最美社工”李長洪: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責任
“社會工作于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責任。”初見“中國最美社工”李長洪時,她正忙碌于辦公室各種資料整理和工作接洽中。面對中新網記者,李長洪講述了自己在重慶的社工事業發展歷程,以及這份職業帶給她的責任和驕傲。
重慶市冬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李長洪,曾在2014年獲民政部授予的首批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在重慶群團改革試點背景下,一月多前,李長洪擔任重慶市婦聯兼職副主席,在新崗位工作起來的她顯得游刃有余。
2005年,李長洪考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填志愿的時候我只知道有一個專業是可以給別人提供幫助的,便毫不猶豫選擇了它。”大一快結束時,學校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李長洪班里好幾名同學都選擇了轉專業,李長洪卻毫不動搖地留了下來。“當時我恰好遇到一位老師,他把《社會工作導論》講得十分有趣,也常常跟大家聊社工行業里碰到的各種人和事,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職業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李長洪逐漸對社工行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并堅定了留下的決心。
除了日常課程的學習,在校期間,李長洪開始利用周末跟隨老師深入到一些特殊單位進行社會實踐。“2007年我出來實習,那時社工行業在全國來說都不算成熟,重慶的專業社工機構也僅有一兩家。”此時李長洪正好結束了大二的課程學習,班里32名同學只有6名留在了社工行業,其中就有李長洪。
第一份實習工作,李長洪來到了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每天的工作是面對一群有著智力障礙的孩子,教會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李長洪感覺肩上挑起了“擔子”:“專業知識的學習使我能基本掌握這個特殊群體的行為和心理,可第一次付諸實踐,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李長洪需要每天叫他們起床,教他們穿衣服、疊被子,還要教他們吃飯。對于障礙程度好一些的孩子,李長洪還會教他們做簡單的手工。“每當孩子們學會一個很簡單的生活技能,都能使我感到欣慰與知足。”李長洪回憶道。一段時間下來,從無人理睬她的問候,到孩子們熱情擊掌回應,李長洪的努力終于讓這群孩子懂得了尊重和友愛。
工作時間長了,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讓李長洪記憶深刻的一次是她帶著孩子們乘坐電梯,電梯里一位婆婆帶著孫女,見到李長洪他們連忙護住自己的孩子,甚至告訴自己的孫女跟智力障礙的孩子待一起也會受影響。回憶起這一次,李長洪還顯得有些心痛。她希望大眾能夠理解的不僅是社工這份職業,更是社工服務的這個群體。這是像李長洪一樣的社工們一直期待的事。
在慧靈的那幾年,李長洪逐漸從一位新手變成了一名成熟老練的社工,對社工行業的認知也日益深入全面。三年時間里,李長洪和她的團隊接觸了200余名智障人士,直接服務100余名。期間,李長洪又和同事們幫助20多位智障人士成功穩定就業,她告訴記者,這是她最為驕傲的職業成就。
隨著重慶社工事業的發展,2013年,李長洪來到重慶首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重慶市冬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擔任項目主任,主要負責社區精神衛生社會工作。現在的她,每年要服務50個左右的精神障礙患者,幫助他們康復治療,融入社會。在第五屆(2014)中國社工年會上,李長洪獲選“2013年度中國最美社工”。“沒有什么特別驕傲的,”對于當選“中國最美社工”,李長洪淡淡地說道,“我只是感受到肩上背負了更多的責任。”
在社會工作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社工專業人才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全國范圍內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已達到50萬人,全國范圍社工行業協會發展到455家,全國民辦社會服務機構增長至4686家,重慶的社工人才隊伍也已近萬人。李長洪告訴記者:“我很驕傲是這支龐大隊伍中的一員,正是無數個不斷增長的‘我’,才托起了這樣一份社會責任。”(記者 李裔銘、陳秋杏)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李長洪 中國最美社工 重慶 責任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