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海拔4800米一位扶貧“第一書記”的一天
新華社西寧5月3日電(記者龐書緯)清早起來,將爐中快要燃盡的牛糞火封好,“第一書記”王志偉開始了一天的“必修課”:出門步行近兩公里到河邊打水,沿途將牛糞撿回來當做燃料。
“去年10月我被派到紅旗村擔任‘第一書記’,連春節都是在村里過的。這里手機、電視、網絡信號都沒有,想和外面聯系,要跑10公里去‘借信號’。”王志偉說。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東部,地跨六盤山和四省藏區兩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來自青海省扶貧開發局的數據顯示,全省583萬人口中,貧困、低保人口達52萬。從2015年10月開始,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青海省從省、州、縣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進駐全省1200多個貧困、后進村開展幫扶工作。玉樹藏族自治州工商局副局長王志偉被選派到紅旗村駐村扶貧。
王志偉擔任“第一書記”的紅旗村,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清水河鎮境內,平均海拔4800多米。記者日前來到這里時,看到清澈見底的長江通天河從村旁緩緩流過。盡管已是初夏時分,這里白天的最高氣溫還不到10攝氏度。記者看到,干部宿舍的窗戶全部用厚布簾子封住,周邊密密地釘了一圈圖釘。
“這里晚上風特別大,不把窗戶封住,根本沒法睡覺。”王志偉說。
跟隨王志偉,記者來到村里的低保戶扎西才吉家。見到“親人”,扎西才吉眼圈紅了。2015年底,由于老伴突然去世,原就無兒無女、沒有勞動能力的她生活陷入困頓。王志偉和駐村工作組得知后,主動上門為她辦理了村畜牧合作社“入股”手續。
“‘入股’以后,我的生活有了依靠,感覺‘第一書記’就像親人一樣。”扎西才吉說。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王志偉告訴記者,進村后不到兩個月,駐村工作組就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177戶村民,在嚴格評估確定貧困戶后,召開村民大會公示,并成立由駐村工作組領導的監督小組。
“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村民間可能出現的矛盾,保證了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王志偉說。
和王志偉一道,記者驅車沿著崎嶇顛簸的砂石路走了近兩個小時,來到貧困村民才洛家。剛一見面,王志偉將一個裝著錢的信封和一疊票據交給才洛。才洛夫婦緊緊拉住王志偉的手,連聲說:“尕正切,尕正切(藏語,意為謝謝)。”
在青海牧區,有“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的俗語,說的是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或大規模疫病,牲畜常常成批死亡,牧民因此致貧、返貧。
“駐村之后,我們挨家挨戶去給村民辦牛羊意外死亡保險,開始大家不理解,我就給他們一筆一筆地算賬,最后說服大多數人參了保。”王志偉說。
才洛告訴記者,就在參保后一個多月,由于局部雪災,他家僅有的7頭牦牛死了4頭。“要不是‘第一書記’給我辦保險,我真不知道日子怎么過。”
汽車繼續前行,翻過一座山后,到了村民尕吉家中。王志偉展開的一張圖紙,讓一家人興奮不已。
這是一張新居設計草圖。在紅旗村177戶村民中,有42戶貧困戶,其中近一半住在海拔5000米左右、草場貧瘠的山上。王志偉和駐村工作組了解到上述情況后,向州、縣申請了移民搬遷項目,并按照村民意愿,因戶制宜地為他們設計了新居。
“很多工作在城里很快就能完成,但在沒有現代化設備的牧區,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必須挨家挨戶跑,不僅要‘人到’,更要‘心到’。”王志偉說。
從尕吉家出來已是夕陽西下,遠處的長江,在落日的余暉中蜿蜒東去。王志偉告訴記者,第二天他還將走訪17戶牧民。“在牧區居住分散,兩戶人家之間的距離動輒就幾十公里,早上6點就得出門,晚上回來估計要八九點了。”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王志偉 第一書記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