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取消漫游費別拿“市場經濟”做借口
目前中國通信市場上的三大企業,無一不是國企,通信市場一直未向民間資本開放,事實上處于壟斷的狀態。通信費用偏高局面的形成,是因為過度行政管制造成的,解開這樣的結,自然離不開行政之手。
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再提取消手機漫游費,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從政府而言,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地推動競爭,促進企業來降費,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我們推動的一個措施,而不是政府說今天把這個價降到零,明天把這個價降50%,后天這個價取消,這不符合我們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工作的方向。
政府用通過行政指導甚至命令,讓企業降價,不符合市場經濟方向。通常而言,這話是沒錯的。但問題是,這一論斷的前提,是建立在一個有效充分競爭的市場上,可目前的中國通信行業是這樣的嗎?
目前中國通信市場上的三大企業,無一不是國企,通信市場一直未向民間資本開放,處于事實上的壟斷狀態。雖然近兩年推過虛擬運營商,但虛擬運營商不過是從三大國有運營商那里批發語音流量,再轉賣給消費者而已,所以,虛擬運營商根本無法撼動目前的通信壟斷格局,幾年來,這些虛擬運營商基本慘淡經營。
而且,在三大運營商之間,也不存在充分競爭。電信、聯通、移動三家,移動一家的利潤比另外兩家多很多。由于力量對比的嚴重失衡,加之開放攜號轉網等政策的滯后,現在的局面是移動始終一家獨大,電信、聯通難以撼動移動的優勢。事實上,這么多年來,我們并沒有明顯看到因為三家運營商的競爭,導致通信費用大幅度下降的先例。
通信費用偏高局面的形成,是過度行政管制造成的,解開這樣的結,自然離不開行政之手。相關部門在對待市場開放時,祭出行政管制的大刀,而在面對公眾降低通信費的要求,又拿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借口牌,這豈非自相矛盾?
在高速信息化的時代,通信網絡和郵政網絡、公路網絡一樣,已然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降低通信收費事關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這也是李克強總理提出提速降費的初衷所在。提速降費效果不彰,此前公眾均把矛頭指向運營商,但從這一表態看,恐怕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工信部負責人還一再強調漫游費背后的成本,稱“3G、4G的技術已經大面積覆蓋,手機的漫游費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只是個誤解,澄清4G網僅承擔數據的承載,大量的語音承載是在2G上。
2008年以來,許多國家的運營商如日本,陸續關閉2G網絡,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也宣布將在2017年關閉2G網絡。這些沒有2G網絡的國家,不是也解決了語音通話的問題嗎?用所謂的技術障礙支持漫游費,顯然站不住腳。
退一萬步說,即便漫游費的背后確需很大成本,但這樣的成本,也應攤在運營商。這不僅是由運營商國有資本以及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身份決定的,還因為這筆錢它們并非出不起。去年,三大運營商凈利總共1391億元,這樣的利潤規模足可以將取消漫游費后的利潤損失給消化掉。
當然,得承認,通過行政之力推動取消漫游費,畢竟是治標之策。改革通信管理體制,推動通信市場開放競爭,才能治本。通信主管部門與其把尊重市場掛在嘴邊,不如早點拿出推動通信市場開放的實在舉措吧。(社論)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漫游費 國企 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