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青年工作也需要“供給側改革”
“群團組織基層基礎薄弱、有效覆蓋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夠問題突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準確地指出了當前群團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為群團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應牢固樹立問題意識,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在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擴大有效覆蓋面的同時,深入研究和開展青年工作的“供給側改革”,著力提高供給側質量和效率,增強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凝聚力。筆者認為應著力從三方面發力。
合理配置服務資源。資源供給實行“空間+時間”的精細化管理,讓有限的資源作用發揮到最大。在空間上,要改變以行政區域設置組織的固有模式,根據青年群體的分布空間、人員特點,對人、財、物等進行優化配置,既側重重點,又不留盲點,實現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輻射到哪里,團的服務資源就供給到哪里。在時間上,要研究分析青年群體活動以及需求服務的時段規律,實現資源利用最佳時段的控制與決策。如結合“就業季”、“考試季”、“子女入學季”等重要時點,合理安排相關主題服務,做到青年最想活動時有資源支持,最需服務時有活動支撐。
創新豐富服務內容。內容供給堅持“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設計,滿足青年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多樣化,就是根據青年群體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創新設計不同的服務內容。個性化,就是積極探索“菜單式”、“自助式”、“訂制式”服務機制,讓青年“自選”、“自定”服務內容,促進內容供給與服務需求相匹配,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專業化,就是服務內容實行市場化運作,大力培育從事青年工作的社會公益組織,推行專業服務項目化管理,比如青少年權益保護、心理咨詢、專業技能培訓等,應逐步交給市場,讓專業機構設計、策劃相關服務內容,推動青年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
靈活轉變服務方式。打造“互聯網+志愿者+社會組織”的青年服務平臺。圍繞青年關心的熱點問題,建立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線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網站等新媒體,即時發布服務內容信息,讓青年朋友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各取所需。線下,主動開展精準服務、特色服務,利用社會資源,開拓服務空間,協調區域內各類公共場所、商業機構,把其打造成服務青年的特色品牌門店,使服務更加便捷化、接地氣、有活力。在實現途徑上,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特點,促進區域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為青年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服務。同時,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能動性,讓其負責一些專業領域的服務項目的實施,確保服務到位,增強服務效果。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青年工作 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