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九三學社中央:改進工作作風讓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國家的“三農”投入不斷增加。然而,農業貸款難、貸款貴依然“卡著”不少農業經營主體的“脖子”;一些涉農專項資金落實到一鄉一村,只有幾萬元,小事辦不好、大事辦不成,于是一些地方出現了“年年改水仍沒水喝”“歲歲修渠渠總不通”的怪現象。我們不禁要問:中央政策怎樣才能落到實處?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總部署,持續不斷地推出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舉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央在解決“政令不出中南海”問題上動真格,對部門、地方嚴厲“約法”,在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上出硬招,紀檢、審計、督查“多管齊下”,嚴查不作為、濫作為。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門落實改革舉措仍不盡如人意。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任務十分艱巨。應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手段、更扎實的作風,推進改革舉措“落地生根”,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為此建議:
一是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實舉。整治“文山會海”一直在進行,然而有的地方和部門仍然習慣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美其名曰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實則是扎扎實實走過場。有的干部大部分時間在應付大小會議;有的地方一年收到某上級部門下發的80多份文件。某市經信部門統計顯示:僅2010年以來,各級出臺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文件就超過185個,匯集起來多達1500頁,他們從中梳理出較大含金量、具有可操作性的“干貨”僅14條。有的地方和部門熱衷于“貼標”大戰略、大工程,看似與中央保持一致,實際是“做秀”、“吸金”、“拉虎皮做大旗”,有損中央權威。建議從中央開始,一層督一層,層層抓落實,狠治落實上的形式主義。
二是少一些突擊,多一些常態。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各級各部門權責利已經比較明確,各項工作理應依法依規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還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突擊之風。比如,有的地方為應付綠化檢查,突擊栽下名貴樹木;為應付扶貧檢查,突擊組織干部“幫扶”貧困戶;為應付安全生產檢查,突擊讓安全設施運行起來;等等。遏制落實上的突擊之風,應多一些保證落實的常態機制。建議強化審計和充分發揮輿論監督、民主監督作用相結合,切實防止“經常性工作突擊做,突擊性工作經常做”。
三是少一些框框,多一些創新。敢于創新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眼下,像有的農村興起的牛欄咖啡、豬欄茶吧、農家民宿等旅游消費品,有的城市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創新工場、3W咖啡、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正是放手讓創業者“點石成金”的結果。然而,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一看到市場上出現一些新生事物就大驚小怪,趕緊找框框給框住,如果沒有現成的框框就立刻編個“框”、建個“欄”。正所謂,盤活經濟的辦法不多,掐死創新的手段不少。如此這般,勢必扼殺基層的創新,抹殺大眾的“雙創”激情。建議落實改革舉措,既要強調統籌監管,又要防止捆住創新手腳。對于在市場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只要符合“法無禁止皆可為”基本要求的,就應當多一些鼓勵和支持,依法規范、創造環境促進其發展。
四是少一些推諉,多一些擔當。遇到問題或責任,有的地方領導不從自身找原因,把本地發展不夠歸責于上面的政策不接“地氣”;有的地方宣傳改革舉措不及時、打折扣,把政策舉措落實不到位怪罪于群眾不主動找上門;有的部門在落實于己有利的政策時勁頭十足,而一旦涉及本土利益,就想盡辦法打“迂回戰”,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領導干部主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就要有擔當精神,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建議進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營造有為方有位的政治生態,激勵和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勇于擔責任,善于抓落實,以飽滿的政治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帶動和引領廣大群眾苦干實干,共同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政協大會書面發言)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九三學社中央 工作作風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