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教育上浮 醫療下沉
民建界委員建議優化精準扶貧“路徑”
“脫貧是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要讓脫貧后的狀態可持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王亞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次在發言中提到“脫貧攻堅”。
“‘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子女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免學費’,這個建議在河北已經被采納,希望該做法也能推廣到全國。”王亞洲介紹了他的經驗,“這是個拔根工程,只有讓貧困戶的孩子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代際傳遞’的問題。”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主委錢學明提出的“精準扶貧路徑選擇”中,也給出了“教育上浮”的建議。他介紹,民建中央從2009年至今做了6年試驗,在全國10個省份開辦了80多個教育移民揚帆班,把貧困山區的小學畢業生直接安排到縣城中學讀初中,并為學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補助。截至去年,已經有近2000名學生畢業,絕大多數考上了市、縣重點高中。
“每年2400元的生活補助,實際上直接達到了脫貧線。撫養孩子的負擔減輕了,家庭也容易脫貧了。可以說,精準脫貧的效果立竿見影,也避免了貧困‘代際傳遞’。”錢學明認為這樣的脫貧路徑“可行”。
錢學明在調研中發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家庭子女多、負擔重是家庭貧困的重要原因。為此,他建議“醫療下沉”,辦好鄉鎮衛生院,讓農民就近看病,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實施教育移民,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去縣里上學”。
錢學明還建議實施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改革,保證“機構設置和行政建制不變、鄉鎮衛生院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和業務不變、收費標準不變”,同時,縣醫院對縣鄉兩級實行人員“統一調配、業務統一管理、財務統籌安排”,最終實現縣醫院提升效率、衛生院留得住醫生、群眾在家門口看病的“三贏”局面。
與錢學明理念一致,全國政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關注的也是精準扶貧的“短板”——“病”的問題。
在李曉林看來,建立健全農村、全范圍的醫療救助體系是解決因病致貧的重要基礎。他建議,放開農村大病用藥和報銷目錄,提高或取消醫療救助封頂線;健全基層醫療服務環境和能力,提供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這樣才能為農村群眾看病構筑第一道“保障線”,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和因病返貧、因病致貧。
編輯:薛鑫
關鍵詞:民建界委員 精準扶貧 教育 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