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大醫院就診比例近四成 分級診療難推進
盡管政策在不斷推廣分級診療,但各種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患者涌向了級別更高的醫療機構,大醫院就診比例已近四成。對此專家認為,單純依賴現有線下傳統醫療機構實現群眾有序就醫、各級醫院各司其職的分級診療格局困難較大,而互聯網已經具備了為分級診療搭建平臺的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方鵬騫教授編撰的《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5——中國公立醫院改革與發展專題》近日發布。報告認為,新醫改以來,盡管基層診療人次一直占多數,但大醫院的上升速度卻更快。2014年,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比例從59.1%下降到57.4%,而大醫院從37.5%上升到39.1%。而住院服務方面,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差距仍在擴大,到2014年,大醫院的住院量近4倍于基層醫療機構。
分級診療,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模式,讓一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分流在基層醫院,從而提高優質稀缺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十三五”規劃草案也提出,未來5年要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分級診療制度在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現在有一個通行的說法,就是三甲醫院‘通吃’——患者、醫療費用、醫保資金,當然還有優秀醫生,這是對現在分級診療不盡如人意的一個比較通俗的描述。”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表示,“分級診療”目前做得不太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三甲醫院,住院人次占全市住院人次的比例,由過去的50%左右漲到了70%。有些沿海城市三級醫院的住院人次甚至占到了85%。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建立起分級診療體系,基層必須要有患者認可的醫生,從而達到“強基層”的目的,但這個過程比較緩慢。這時互聯網醫療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朱恒鵬表示,大醫院門診當中有百分之六七十并不需要到大醫院來看,有一部分人通過互聯網問診或者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減少一部分盲目到三甲醫院看病的患者。此外,到三甲醫院復診的人次超過60%,通過互聯網又可以截留相當一部分。這不僅僅是幫老百姓節省了成本,也幫醫生節省了大量的成本,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為需要他們的患者服務。
微醫集團一位負責人表示,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互聯網醫院鏈接基層醫療結構,鼓勵民營力量進入基層醫療領域。同時,將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費納入醫保,實現在線醫保支付,為互聯網醫院普及提供有利條件。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大醫院就診比例 分級診療 難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