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敘利亞撤軍:普京外交新姿勢
一定程度上,大國的戰略能力體現為創設議題、把握節奏的能力。普京保持軍事和戰略效率的方法,讓西方國家瞠目。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更能凸顯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量。
3月15日,敘利亞和談在日內瓦重開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將從敘利亞撤出主要軍事力量。此舉讓一直與俄羅斯和巴沙爾政權僵持和對峙的美國和敘利亞反對派頗感意外。俄羅斯會在多大程度上撤軍?巴沙爾政權的自持能力如何?撤軍會對敘和平進程造成多大的影響?這一系列懸而待決的問題,再次把對手們帶入困惑不解的迷局;而戰略主動權,又一次回到了俄羅斯的手上。
敘利亞撤軍
普京撤軍的理由很簡單:俄羅斯自去年9月份軍事干預敘利亞以來軍事目標基本達成。這次普京的風格,與派兵干預時一樣,目標明確、來去自如,至于究竟是不是達到了原來設定的軍事目標,只有俄羅斯有權評估和確定。
無論是在烏克蘭問題還是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進行強力干預的意圖很明確:一是確保地緣安全。作為歐亞大陸領土面積最大的多民族國家,俄羅斯對維持疆界的穩定有特殊的需求和非同一般的敏感。無論何時,當周邊地區和傳統“勢力范圍”發生不穩、有失控危險時,它總會果斷出手。二是確保政治安全。普京執政后,俄羅斯終于在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方面找到了一線曙光。但同期而來的,是西方民主浪潮對該國周邊地區的強力整合,二者勢如水火,發生前沿碰撞無法避免。
出兵敘利亞,更多是出于俄羅斯的大國本能,雖無奈但必須。不讓巴沙爾政權垮掉,不僅有利于保持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還有利于為“普京主義”的探索留出足夠的空間。因此,以當前普京的撤軍宣示作為俄羅斯停止對敘軍事干預的起點,明顯太簡單。普京稱,為了能監督停火,俄軍將繼續保留一處維修機場。如果局勢惡化,俄軍隨時有可能重返,人走茶未涼。普京的做法,與埃爾多安讓土耳其軍隊撤出伊拉克營地的做法如出一轍。西方國家對俄撤軍意圖滿腹懷疑,當屬正常。
一定程度上,大國的戰略能力體現為創設議題、把握節奏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風、任受操縱。普京保持軍事和戰略效率的方法,讓西方國家瞠目,不像美國一樣,一位總統打完仗,還得等到下一位總統再撤出來。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更能凸顯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量。
西方國家的制裁已經戳到了俄羅斯的痛處,GDP不斷下滑、居民實際收入下降、貧困率和失業率走高,經濟衰退短期內看不到盡頭,制裁雖不占頭功,但雪上加霜綽綽有余。普京不愿意讓西方抓住軟肋,需要至少在形式上讓干預問題與制裁措施脫鉤。而現在,趁巴沙爾政權在戰爭中挽回頹勢、稍有轉機,撤軍時機正好,敘利亞政府會稍有壓力,但還能挺得住。撤出來,有利于普京樹立“和平締造者”的形象,擊碎西方國家的“和平破壞者”言論。撤出來,全身而退,也才能更專注于俄國內改革、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更有需要的地方。
俄羅斯此時放言撤軍,展示“柔軟”身段,為和談增添氛圍,一下子讓仍在對抗道路求索的美國亂了方寸。不過,還未到讓對方失去戰略重心的地步。因為過去數年來,美國早已打定主意在中東問題上采取“蜻蜓點水”策略,不讓該問題影響全球大局。
對于敘利亞和談而言,俄羅斯此舉在短期內也應不會打亂安排、加劇亂局。在影響和談敘國內變量中,“伊斯蘭國”的擴張勢頭已有所削弱,蓄勢再戰需要一定的時間;敘利亞反對派奪回失地的欲望雖強,但難免不忌憚俄軍借故重返;俄軍大部撤退后,巴沙爾政權也需要一段適應期,求大勝之心也會緩一緩。不過,在大國紛紛撤回軍事干預后,一分為幾的武裝割據,將有望成為敘利亞國內政局的長期形態。
□史澤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俄從敘利亞撤軍 普京 俄羅斯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