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盧志強: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也不會陷入通縮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 3月11日(星期五)14時30分,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企業家委員就提振經濟發展信心,企業在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中發揮積極作用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請問盧志強委員,當前有這樣一種論斷,就是中國經濟可能會面臨著“硬著陸”和通縮的風險,您作為地產業和金融投資領域的企業家是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盧志強】怎么樣看待中國經濟,最近大家討論的比較多。我個人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是市場變化多、困難多、機會多,也就是說呈現“三多”的市場特征。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關鍵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態去看待,如果你充滿信心、充滿自信,那么你從變化當中看到的更多是機會,相反你看到的更多是困難。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所謂“硬著陸”指的是經濟大起大落,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經濟當下和未來發展趨勢。我們從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GDP增長來看,2013年是7.7%,2014年是7.3%,去年是6.9%,中國經濟下行是緩慢下降的過程,不是大起大落的過程,當然就不是“硬著陸”。
至于通縮,通常一般經濟學采取的是用CPI作為觀察的變量,也就是說CPI的漲幅持續6個月的時間區間不超過1%,通常解釋為是通縮。這個也不成立,2015年我國CPI基本上穩定在1%—2%。今年1月份CPI大約是1.8%,昨天剛公布了2月份的CPI,大約是2.3%。我想加上我們國家M2的增幅一直在12%以上,GDP在7%左右,這些指標綜合起來看,顯然得不出我國進入實質性通縮的結論。但是客觀講,現在通縮的壓力在增大。
判斷中國經濟有幾點,提供給大家商榷。第一,中國市場經濟的特征與西方完全市場化的市場經濟的特征有著本質差別。也就是說我們出現的矛盾是階段性的,而西方是周期性的,西方的市場經濟是周期性矛盾,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很多理論上的探討。
第二,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是好的,尤其是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消費市場也有異常巨大的變化,這就為中國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優化創新、調整轉型提供了非常大的機遇和空間。大家知道,現在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和轉型比較早的企業即將成為中國未來市場的領跑者,現在很突出,這些企業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貢獻是可以想象的。
第三,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向是非常清晰和明確的,這就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供給擁有了足夠大的市場延伸空間和回旋余地。還有一個優勢,中國的體制優勢不允許忽視。中國市場經濟是雙輪驅動,既強調市場經濟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又強調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我想這是辯證科學的運用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尤其在經濟出現困難、社會矛盾比較多的時候,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就格外突出。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十三五”時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內容,這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中國企業的未來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所以站在一個企業家的角度來講,我個人對中國的經濟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中國的經濟也不會存在“硬著陸”,也不會陷入通縮。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硬著陸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