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人大代表建言改革基礎教育方式厚植創新沃土
原標題:在中小學生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人大代表建言改革基礎教育方式厚植創新沃土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在中小學生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人大代表建言改革基礎教育方式厚植創新沃土
新華社記者王菲菲、王井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認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知識輕創新現象。在全社會弘揚創新文化,要注重培育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張紅健注意到,迄今為止,談創新的主體,大多限于成年人、社會人,或者大學生。對少年兒童這個潛在的、對未來有著長期性、戰略性、決定性影響的群體,卻重視不夠。
“中小學生不受框子的約束,較少觀念的羈絆,在創新方面有著很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質。他們不僅是萬眾創新的‘預備隊’,有些甚至就是現成的‘生力軍’。”張紅健說,“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要先從基礎教育抓起。”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楊林花說,一個人從小樹立創新的思維習慣很重要。“就拿電腦來說,創新能力就是驅動盤C盤,知識是儲存的D盤。人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就得給孩子裝上創新的驅動盤。”
“我們的孩子足夠創新嗎?”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學生考試成績優于接受西式教育的學生。“然而,中西教育對比,除了看成績,還應問一句,我們的孩子足夠創新嗎?”楊林花說,從短期來看,中國老師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這是我們的優勢。但也不能忽視我們教育中的短板,即創新思維的不足。
一些人大代表表示,中式教育下,學生的基礎知識會比較扎實,但應用方面的能力有所缺乏;而西式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評價機制相對單一,在考試指揮棒的作用下,產生了偏向以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課本標準化、教師專業化,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強控制的教學方式。 (小標題)“讓學生走出‘題山卷海’”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張紅健建議,應把中小學的創新教育作為國家工程來抓,制定整體規劃,盡快出臺細則。可以考慮在保證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內容的前提下,開展分階段、多層次、多形式的創新教育,在課程、課時、師資、教材、經費、場地等方面提出總體要求,制定發展目標,分解落實責任,提供保障支撐。
她說,中小學的創新教育,也可以借助社會化市場化資源,為孩子們提供師資、場所、材料等,讓有經驗、服務好、信譽佳、實力強的企業,通過競爭成為中小學創新教育服務的供應商。在師資方面,可以聘請社會上有經驗有成就的人士擔任導師,還可以鼓勵有一技之長的家長擔任志愿者;在學生創新成果的轉化、評價等方面,可以鼓勵探索學生發明專利的市場化、產業化;在評價機制方面,可以把擁有發明專利作為學生升學的一個優先考慮條件,把創新教育情況作為考核辦學成績、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建民認為,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關鍵是教育方式要創新。科研人員搞研究需要空間,孩子們發揮創新性也需要空間。如果教育方式太過刻板,會扼殺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創新天性。要讓學生走出“題山卷海”,培養更多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基礎教育不應僅是常識性教育,更應形成一種導向,讓孩子們對創新有興趣,培養他們的愛好,激活他們的天性。”姚建民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改革基礎教育方式 代表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