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對重大建設項目開展文化影響評估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江迪) 我國的悠久歷史造就了很多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設和發展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讓歷史文化名城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重大建設項目要開展文化影響評估。
沈健注意到,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特別是涉及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項目,難免會對當地的文脈傳承、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產生影響。有的影響甚至是長期的、固化的負面影響。沈健認為,社會進步離不開重大項目建設,時代發展又離不開城市文脈的延續,只有將兩者有機的融合,最低限度降低彼此的影響,才是城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唯一選擇。
沈健建議由文化部牽頭,成立專門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全國各地重大項目的文化影響進行評估工作。在各地區設分支機構,充分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確保評估工作做到客觀、公正、公開、有效。同時認真研究,盡早制定推動文化影響評估工作開展的規范文件,盡快明確文化影響評估的范圍和內容。
文化影響評估工作重點何在?沈健認為,一是對項目的合法性進行評估,如項目是否符合文化保護法律法規、國家和城市的戰略部署、城市總體規劃、文化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等文化標準。二是對項目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如項目是否符合文化保護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是否兼顧了各方利益群體的不同需求以及地區的平衡性、社會的穩定性、發展的持續性,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是否基本匹配所在區域的文化功能區劃。三是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估,項目是否經過充分論證、符合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意愿,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有保障,是否能確保連續性和穩定性,時機是否成熟,是否與文化保護的要求相沖突。四是對項目的可控性進行評估,評估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文化影響以及突發文化事件對群眾利益和生產生活的影響、群眾對影響的承受能力、引發矛盾糾紛、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從文化保護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社會穩定風險防范、降低和消除措施。
針對文化影響評估體系如何構建的問題,沈健建議,評估應從文化影響的正效應、負效應兩個維度展開,對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前期、竣工驗收后兩個階段進行評估,構建一個完整的文化影響評估體系。一方面,組織開展有利文化保護(正效應)的評估,主要是從項目選址合理性、建筑與周邊建筑的和諧性、對周邊地區文化保護的促進作用等方面進行,得出正效應方面的評估結論;另一方面,組織開展文化風險(負效應)的評估,評估項目對當地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得出負效應方面的評估結論。此外,建立相對一致的評估模式和評估方法,主要應采取理論分析法、現場實測法、經驗估算法、類比法、反推法、問卷調查法、座談走訪法;在評估程序上,主要應采用政策分析、工程分析、文化影響預測、文化影響分析、文化影響評估等等,推動文化影響評估工作的更加具有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 文化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