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全國政協常委陳紹軍支招破解產能過剩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林儀)2015年底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首是化解產能過剩。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尤其是要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來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這些都成為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陳紹軍認為,目前我國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和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轉型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性特征,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工業存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和矛盾。“這些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得到解決,將給我國工業的中長期發展埋下隱患。”
為此,他建議從源頭上加強過剩產業的市場準入管理。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加強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土地政策等的相互協調配合,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項目,要從信貸或土地使用上給予限制。加大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建立完善的落后產能淘汰渠道,做好清理整頓工作。
但嚴控過剩產能的發展只是基本原則,關鍵要創新過剩產業的科技。陳紹軍認為,政府應支持企業建設研發平臺,加強技術創新,大力提高過剩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改造,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過剩產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促進節能減排。
在陳紹軍看來,化解過剩產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同樣重要。他提出,強化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結合,完善宏觀調控。尤其是法律手段的運用目前還比較欠缺,可作為治理產能過剩問題的主要手段加以運用和加強,相應的立法和修法工作要及時跟上。另一方面,采用經濟杠桿來引導各方投資,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使“過剩”問題形成“自主消腫”行為。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全國政協常委 陳紹軍 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