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龍墨委員:聽障兒童救助需用長期制度替代短期項目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趙敬菡)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龍墨表示,希望國家對于聽障兒童的救助,由短期的項目變成長期的制度,給聽障兒童更堅實的保障。
作為從事為殘疾人服務工作的從業者,龍墨一直關注聽障兒童的福利。據統計,我國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3‰,遺傳性因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遺傳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隨著國家放開二孩政策,新生兒數量增加,客觀上聽障兒童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聽障兒童的早期篩查、輔具配備、康復、學前教育都值得我們關注,只有在這些方面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讓他們未來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龍墨說。
她告訴記者,目前的問題在于,國家對于聽障兒童的投入非常大,但都是單項救助,也有名額限制。一方面,項目的運行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審批,到底能持續多久,也會讓聽障家庭擔憂;另一方面,項目的參與需要聽障兒童申請救助,且有名額限制,很多聽障兒童無法享受到這一利好。因此,龍墨建議,將聽障兒童的救助納入到制度當中,納入到醫保當中,例如,報銷聽障兒童的康復費,報銷一部分輔具配備,減輕聽障兒童家庭負擔。
談到這個建議的可行性,龍墨認為,近年來對于聽障兒童的救助項目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基礎,這為將來制度化保障聽障兒童打下了基礎。“當然,有些方面還需要細化。比如有的輔具很昂貴,一款合適的助聽器的費用要幾萬元,在哪里配,怎么報銷,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此外,龍墨還提出建議,希望義務教育往前延伸,把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當中去:“對于殘疾孩子來講,6歲前的學前教育和康復非常重要,如果這個階段得到好的康復,后期可以完全融入主流中。”
關于殘疾人工作者,龍墨也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提高殘疾人工作者待遇,讓他們愿意從事這個職業,只有他們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直接對殘疾人的康復產生好的效果。二是建設專門的康復大學,培養專業的殘疾人工作者,應對二孩增加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聽障兒童救助 新生兒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