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十八大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述評

2016年02月27日 19:5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為了13億人民的健康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述評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當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跨越基本解決溫飽的歷史階段,保障健康、促進健康成為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維護全民健康和實現長遠發展出發,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目標、新方向。

打造“健康中國”:讓13億人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此時,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奮斗目標還有5年。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做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一順應國家發展需要、呼應人民群眾期盼的重要戰略部署。

“當百姓身心俱佳、生活無憂時才是全面小康。”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指出,我們追求的小康社會,內在包含了物質、精神、身體、心理等完美狀況,不能偏廢。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讓百姓過有質量的幸福生活,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我國衛生計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已處于中高收入國家行列,但是多重健康問題疊加的嚴峻形勢也不容忽視:慢性病、傳染病雙重疾病負擔日益加重,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對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的要求日益緊迫,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日益增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文學國認為,當前,我國已跨越了解決基本溫飽的階段,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提出“健康中國”戰略,一是因為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具備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基礎條件;二是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

時不我待。縱觀全球,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啟動實施國民健康提升計劃,作為提升綜合國力和勞動力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

在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勢下,保證高素質、高質量勞動力人口增加,是我們延續人口紅利期、提升經濟社會建設質量的深遠謀劃。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穩增長調結構的新要求下,發展智力和勞動密集、綠色低耗的健康服務業,是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醫藥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短缺、供給側改革加強推進的新部署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我們實現公共服務人人均等、發展成果人人享有的改革目標的生動體現。

民體康健,國運昌隆。一個人的健康,關系著個體乃至家庭的命運前途。13億人的健康,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新目標的提出,有利于進一步凝聚起攻堅克難的決心和信心,推動解決制約事業發展和國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說。

全面深化醫改:助力“健康中國”穩步前行

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類別基本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為20年來最低水平……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續寫的亮麗答卷。

“祝賀中國在‘健康中國’道路上取得顯著進展:平均壽命增加,醫療保障網覆蓋超過95%人口,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降低……”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評價說,中國目前正在著手進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項目,這對“健康中國”的建設意義重大,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借鑒也意義重大。

對于億萬百姓而言,“健康中國”不是停留在藍圖構想中的字句,而是醫改切實推進后,看得起病的實惠、治得好病的希望。

在山西省清徐縣,分級診療制度的貫徹落實,讓長年受腦缺血折磨的吳村農民譚瑞成在縣醫院“踏踏實實看好了病”。以往,盡管新農合可以報銷55%,到大城市住院的治療費用仍然讓譚瑞成“負擔不小”,現在,縣醫院的醫療水平上去了,他的治病費用從超過4000元降到了2490元,報銷后個人只出500多元。

在江蘇省大豐市,一年一簽的“醫療服務包”讓鄉村醫生對村民的服務完善起來。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村民可選擇100元上下、不同檔次的“服務包”,不僅每月可在村衛生室接受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檢查,還有醫生定期回訪。

2014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過去3年里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更好、就醫環境改善、醫藥費用報銷更方便,人民群眾對醫改進展和初步成效的滿意度超過75%。

然而,與任何一項改革事業一樣,覆蓋世界最多人口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面臨著改革“深水區”的險灘暗礁:

基本醫保雖已覆蓋全民,醫療保障支付的比例和范圍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仍有差距,老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后顧之憂仍未根除。

分級診療雖在有序推進,大醫院吸聚優質資源、小醫院留不住好醫生的“兩級分化”仍未消除,患者足不出縣就能治好病的要求仍未滿足。

以藥補醫雖已明令禁止,公立醫院科學補償機制有待完善,管理運營跑冒滴漏的積弊難除,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目標仍待發力……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時,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推進醫改的決心:“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問題,致力于實現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不斷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定領導和周密部署下,我國醫改積極探索、扎實推進,為“健康中國”的行進開辟堅實路徑: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患者經基本醫保支付后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已全面推開,醫療服務價格進一步理順,100個城市開展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試點城市三級公立醫院次均診療費用和人均住院費用增長得到初步控制;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建立,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到520種,實施藥品價格、審評審批、集中采購、談判機制改革……

通過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醫療衛生體制,一個全體國民獲得均等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正在構建,一個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會正在切近,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健康中國”正在穩步前行。

創新發展理念:讓群眾成為維護健康的主人

如何以全民健康促進全面小康和“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實現?

如何把維護和增進健康融入經濟社會各項政策,構建健康友好型社會?

如何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功,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有利于健康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如何通過有效的社會衛生監管,保障群眾獲得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安全的食品藥品、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一個個問題,昭示著“健康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考驗著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與水平。

--“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要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立足點”。

--“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作出的戰略部署成為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旗幟,引領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改革創新實踐。

新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規正式實施,用最嚴格的監管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貫徹落實,讓患者以更快速度、更低價格用上救命藥、放心藥;《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建構醫療康復、老年護理、健康管理、健身養生等新興產業組合發展的嶄新格局……

一項項新政策新舉措,正在進一步密實13億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網,豐富“健康中國”的大格局新構想。

“‘健康中國’是一個需要持續推進的過程。”李斌指出,我們正在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牽頭制定健康中國建設長期規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使“健康中國”的戰略進一步細化、更深度實施。

“健康中國不應是一個醫療的中國,不是醫院越蓋越多的中國,也不是病人越來越多的中國,更不是醫療費用越來越高的中國,它一定是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有大量的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在做好健康管理、健康維護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并把健康知識教給群眾,我的健康我做主,我的健康我維護,讓群眾成為維護健康的主人。”李斌說。(執筆記者吳晶、胡浩;參與記者:王思北、劉奕湛、施雨岑)(完)(更多報道請掃描新華社攝影部所發二維碼或關注“新華全媒頭條”微信公眾號)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醫藥衛生事業發展 醫藥衛生事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