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推廣街區制要吸取小區的長處
大力發展街區可謂順時之舉,大勢所趨。但這只是一個方向,不意味著小區就一無是處,就沒有一點可以肯定和借鑒的地方。
------------------------------------------------------------------
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關于“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的規定迅速引發公眾關注,尤其“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一條,更是引起了各種解讀。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國家發改委城市規劃專家表示,打開已建成住宅小區不會一刀切,也非簡單“拆墻破院”。(《南方都市報》2月23日)
古人講“過猶不及”,我們因此吃過不少苦,走過不少彎路。正是銜著教訓而來,人們擔心《意見》的發布,會不會帶來一種新的“大躍進”,就像當初一哄而上建小區一樣,現在又大手一揮拆圍墻。要是所有小區圍墻都拆除,小區內部道路全都公共化,一下樓就是大小馬路,對很多人來說,一下子還真有點不習慣,會帶來新的問題。聽到這句“不會一刀切”,我想很多人可以暫時放松心情了。
圍繞《意見》的發布,現在輿論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其中一根“大弦”,反復強調小區的千般不是,萬般不足,甚至把封閉小區稱為是農耕產物。言下之意是,封閉小區一無是處,當初不應該建,現在不應該存,而以街區全面取代小區勢在必行,馬上就行。這樣一種聲音,很是讓人擔心。
從城市發展方向,西方國家的先行先試來看,相對于封閉小區,街區確有其優勢,大力發展街區可謂順時之舉,大勢所趨。但這只是一個方向,不意味著小區就一無是處,就沒有一點可以肯定和借鑒的地方。
任何一種事物的流行,不僅是外部推動的結果,而是有其內因,內因還經常起主要作用。拿小區來說,硬幣的這面,固然有許多問題,但在硬幣的另一面,也有其優勢理由。追憶過去太遠,不妨看看現在,在我們身邊,住宅是不是小區化管理,在居住環境,以及舒適度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房價上,也不是一個等量級。對于小區的種種好處,看不到,不承認,不僅是一種認識問題,背后恐有一種見風使舵的投機主義。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一種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常常表現出不可阻擋性。其實新事物和舊事物的關系,并不總像火車與馬車,有著完全的決裂。在很多時候,舊事物自有風華,而新事物正是站在舊事物肩膀上,吸收舊事物長處而來。在街區和小區的關系上,也是如此。從小區向街區邁進,并不是說小區一無是處。只有在總結小區的基礎上,吸收其長,回避其短,街區的實現才有意義,才會得到更多認可。
街區和小區,概念不同,主體相同,目的相同,皆服從服務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件已經作出說明了,打開住宅區的目的,不是簡單把圍墻拆了,以開放整個社區,而是為了“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這是一個宏大而又系統的工程。由于住宅區情況不同,這也決定了實施時間和方法各不相同。如果簡單地把小區打入冷宮,實行全盤否定,萬一街區不能實現,或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結果造就“四不像”,到時又該怎么辦?在政策實施上,必須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
因此,街區逐步取代封閉小區,固然是方向所在,但也請不要把小區說得一無是處。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推廣街區制 吸取小區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