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聚焦節后招工難:月薪4000元仍難招人
原標題:聚焦節后招工難:月薪4000元仍難招人 務工者不再將就
資料圖:2015年3月17日,廣州海珠區康樂村,小制衣廠的老板和管理人員拿著簡易的招工牌在路邊招工。中新社發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呂春榮)每年春節過后,各地“招工難”的話題都持續引發關注。今年,這一問題是否依然突出?有什么新變化?“招工難”背后,企業有著怎樣的無奈,務工人員又有著怎樣的考量?日前,中新網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月薪4000元仍難招到人 “招工難”致企業制度成擺設
“2008年,工人保底工資只要1800元,那時候 ,招人很容易。如今,工人保底工資開到4000元,并且包住宿,基本的配套設施也都弄得很完善,即便如此,我也很難招到人。”這是福建泉州市某工藝品公司老板呂巧玲對于“招工難”最直觀的感受。
呂巧玲這樣的煩惱,當地很多民企老板都感同身受。和從事制造業的呂巧玲一樣,在泉州開婚慶公司的王燦明也面臨著 “招工難”的問題。
王燦明說,“如今,每月工資開到3000元,也很難招到人,但對企業而言,這是不小的壓力。”
呂巧玲、王燦明的煩惱,是泉州眾多民企“招工難”的一個縮影。每年春節后,關于泉州企業“招工難”的新聞都會頻頻見諸當地媒體。
泉州,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發展較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之一,自改革開發以來,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民營企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去年,泉州全市完成生產總值614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83億元,位列全國23位,并連續17年位居福建省首位。
當了18年民企老板的呂巧玲曾經確實也嘗到了年泉州發展的甜頭,她一度迎來了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其企業用工規模更曾達到400人以上。然而,近年來,她的企業正在走下坡路,如今,她的企業用工規模僅剩下不到60人。
“‘招工難’制約著我們企業的發展,導致了用工成本上漲,也迫使我們這些中小企業,只能無奈壓縮規模。”呂巧玲說,“相比2008年,當前用工成本足足漲了近一倍,但企業利潤漲幅只有不到5%。”
在呂巧玲看來,當前,工人才是“老板”,他們隨時都可以說走就走,立馬就轉投其他企業。
“‘招工難’讓老板更難當了,我現在不太敢隨便開除員工,公司的制度有時也成了口號。”呂巧玲無奈地說。
“招工難”問題,不僅存在于泉州,也同時存在于全國許多地方。節后,多地也相繼曝出企業“招工難”,諸如,《阜陽兩場招聘會 部分企業遇“招工難”》、《春節成都面臨招工難:保潔員工資高過公司主管》、《滬上節后招聘遇冷 “用工荒、招工難”現象嚴重》等。
而作為勞務輸入大省的廣東,“招工難”問題更是幾乎年年見諸媒體,引發社會熱議。
以廣州為例,近日,有媒體報道,根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中心年前對當地424家企業進行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廣州節后缺工人數將達18.91萬。在該中心舉辦的首場綜合招聘會上,有70多家企業進場,提供2000多個職位,然而進場求職的異地務工人員卻寥寥無幾。
資料圖:2016年2月16日,2016大型公益人才招聘會在湖南省人才市場舉行,眾多求職者來此尋覓自己理想的工作。圖為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的情況。 楊華峰 攝
一些年輕打工者選擇就地發展 不愿再當“候鳥”
“外來務工人員在減少。”這在當前很多東部沿海城市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浙江今年2月初發布的《2015年全省人力資源供求分析報告》顯示,去年來浙江務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占比下降。浙江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數據顯示,2015年求職人員中外埠人員所占比重為48.11%,較上一年同期下降2.51個百分點。
報告也指出,2015年,浙江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季均崗位需求人數113.53萬人,求職人數75.46萬人。從供求對比關系看,季均需求缺口38.07萬人,比上年減少14.71萬人。市場崗位數仍然大于求職人數。
外來務工人員的減少,無疑加劇了很多企業的“招工難”問題。如今,隨著許多勞務輸出大省,特別是中國西部省份經濟不斷發展,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已不再愿意選擇到異鄉打工,于是,就地發展成了他們的新選擇。
剛踏入社會不久的90后四川內江姑娘張露,今年春節后便打算回家工作。去年,她和很多親友一樣,都選擇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而今年,在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后,她選擇回家就業。
張露的家鄉內江是勞務輸出大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外出打工。去年2月,《四川日報》曾報道,內江總人口430萬,而外出務工人員就有118萬,超過1/4。
張露說,“近年來,內江的發展越來越快,企業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機會也不斷增多,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在考慮回家鄉發展。”
同樣,近來,外出務工多年的河南省南召縣80后小伙崔二偉也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今年,他選擇留在農村老家,自己開個網店。
“外出務工工資不高”、“外出工作壓力大”、“老家經濟發展有潛力”,這是崔二偉決定“留下”的原因。
崔二偉說,“我主要想在網上開個特產店,專門賣家鄉伏牛山上的土特產,包括蜂蜜、蠶蛹、蕨菜、香菇、木耳、山核桃等。”
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商業街上,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到此尋找工作。呂春榮 攝
從“求工作”到“挑工作” 務工者不再將就
在一些勞務輸出大省中,一些年輕人選擇留在當地發展,不過仍然有許多人選擇外出工作。而當前,隨著企業“招工難”問題的出現,這些選擇外出工作的農民工成了“香餑餑”。
如今,很多農民工在選擇工作時不再將就,找工作的標準包括:月薪、福利待遇、環境、勞動強度等,經歷了曾經的“求工作”,如今,很多農民工就業也像大學生找工作一樣開始“騎驢找馬”,進入“跳槽季”,開始“挑工作”。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通州區馬駒橋商業街時發現,這樣一條小小的商業街,遍布數十家勞務公司,而在這些勞務公司門前,總能看到一群人正在排隊咨詢工作問題。
“靠近北京經濟開發區”、“外來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這是馬駒橋經濟發展的兩大優勢。相關數據顯示,馬駒橋鎮總戶籍數20129戶、總人數44893人,而有登記在冊流動人口則達8.26萬人。
北漂兩年多的西安小伙小楊就是這“8.26萬人”中的一員,春節過后,他立馬就趕回北京,想趁企業需要大幅招工之際,挑一下工作。在小楊看來,月薪能達到4000元,工作輕松,并且企業能包吃包住,這就讓他很滿意。
“目前,我還在看,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我就不會留在原來的汽車維修廠。”小楊說,“這幾天,我每天都會到各個勞務公司看看,要是有比較滿意的工作,就填個表,然后就跟著工作人員去用工單位面試。”
在馬駒橋,像小楊這樣的打工者并不在少數。當地有勞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向記者表示,現在招工越來越難,看似上門咨詢的人很多,但很多人都是在挑工作。“每次都有一堆人去企業面試,但最后選擇留下來工作的并不多,很多人都是在觀望,想找一份工資更高、更滿意的工作。”(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編輯:曾珂
關鍵詞:節后招工難 節后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