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革東莞市委會:農民市民化需要更多“人本”關懷
2016東莞兩會即將開幕,東莞陽光網《陽光會客廳》今年再次策劃了兩會系列訪談,2月17日-22日,每個工作日上午10點,政協委員們將就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在《陽光會客廳》與網友進行交流。東莞陽光網將對訪談進行全程視頻圖文直播,并進行系列報道。
東莞陽光網訊 (記者邵藍)據統計,東莞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88%,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水平,但另一方面東莞全市180萬戶籍人口中有近一半仍是農業戶口。不久前民革東莞市委會提交了一份《加快推進戶籍農業人口就地市民化助力東莞新型城鎮化全面發展》的提案,關注本地農民市民化這一問題。今天上午,《陽光會客廳》邀請到了東莞市政協委員、民革東莞市委會的委員劉蕾、祝銘,就民革東莞市委會這份提案接受了記者采訪。
戶籍農民市民化存在“兩重兩輕”
為了解東莞戶籍農業人口市民化中存在的問題,民革東莞市委會在擬寫提案前對東莞人口的城鎮化現狀進行了一次大范圍的問卷調查,并進行了實地走訪。祝銘介紹,調研著眼本土農村養老、本土農村青年再就業、公共服務均等化三個方面的問題,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現目前解決本土農業人口市民化問題依舊存在“兩重兩輕”的不足:重農業人口市民化對城鎮擴張、拉動內需和GDP增長的“物化”功能,輕農業人口市民化的“人本”關懷;重從身份合法、門檻降低和收入提高等方面解決農業人口市民化,輕對農業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市民待遇、發展能力、城鎮安居和融入城市等作系統性政策創新。
劉蕾解釋,具體而言,目前我市農業人口市民化主要問題集中在教育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青年就業困難、農村養老保障不足、社會融入緩慢等四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與城市相比農村優質教育和文化資源不足,培養和家庭學習氛圍等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在青年就業方面,本土農村青年受社會環境、自身就業觀念、個人能力、就業渠道等方面的影響比較突出;在養老保障方面,也存在著養老津貼、重大疾病保險補助、農居民的繳費能力、社區養老經費負擔等問題;在社會融入方面,則存在生活方式、觀念、身份認同、交往方式等問題。
對此,民革東莞市委會在提案中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議,包括了加大資金投入,建設美麗新農村,為農村社會成員提供與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務;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力促進居村農民市民化;開展就業培訓,讓農民盡快獲得與市民生活相適應的生產方式;通過社區教育、社區互助、社區文化活動增強農民的心理適應能力,推進社會融入的實質性進展。
到2020年東莞將實現60萬本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劉蕾介紹,這份提案已代表民革東莞市委會參加了“2015年市長約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座談會”,并得到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的回應,市發改、人力資源局兩局也對提案中涉及的問題作出了答復。
東莞市發改局局長朱斌華表示,按照省的工作要求,到2020年我市要實現60萬本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試點工作正有序開展,下一步將繼續拓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通道,同時積極探索創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市人力資源局局長游其晃指出,近年來市人力資源局高度重視戶籍農業人口的就業創業工作,通過城鄉一體化政策構建、服務網絡平臺搭建、服務品牌創建等系列措施,實現戶籍人口公共就業服務的均等化,推動戶籍農業人口市民化。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抓好就業創業新政策實施和技能晉升培訓政策實施,延伸基層人力資源服務平臺,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兩類群體就業服務。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革 東莞市 農民市民化 人本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