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寨卡病毒或是小頭癥誘因 中國傳播可能性不大
距離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僅半年多時間,世界衛生組織1日將巴西密集出現的小頭癥與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寨卡病毒可能“難逃干系”。
警惕小頭癥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按特殊程序確定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即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出人意料的是世衛組織當日并未將美洲25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的寨卡熱疫情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1日表示,小頭癥密集出現對母嬰、家庭、社區及社會造成沉重負擔,無需考慮小頭癥與寨卡病毒之間是否存在確定聯系,小頭癥病例激增本身足以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寨卡病毒源自非洲,通常經蚊子叮咬傳播,會引起寨卡熱,其癥狀包括發熱、紅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等,但極少有嚴重病例發生。
世衛組織寨卡病毒緊急委員會主席、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專家戴維·埃曼強調說,由于寨卡病毒不會造成嚴重的臨床感染,因此目前美洲部分地區的寨卡熱疫情并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寨卡病毒與小頭癥之間可能存在關聯,這點亟須被證實。
力查與防范
自2009年以來,世衛組織先后將甲型HINI流感、小兒麻痹癥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鑒于埃博拉疫情應對中的經驗教訓,陳馮富珍說:“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而是等待科學界確認寨卡病毒與小頭癥的關系,人們會問為什么不盡早采取行動?”
陳馮富珍表示,盡管尚未得到科學證實,但孕期寨卡病毒感染與小頭癥存在高度可疑的因果關系。世衛組織將在兩周內啟動專項研究,力圖確認寨卡病毒與小頭癥是否相關。
陳馮富珍指出,考慮到寨卡病毒與小頭癥的“潛在”關聯,美洲以外地區的孕婦可考慮推遲前往美洲旅行,在美洲生活的孕婦應做好個人防護,例如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使用驅蚊藥劑等。不過,世衛組織并不建議因寨卡熱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
此外,世衛組織官員還警告說,寨卡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傳播,預計該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三四百萬人。預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的有效手段是去除和改造蚊蟲孳生地,減少蚊子與人接觸的機會。
中國傳播風險低
中國國家衛計委此前表示,目前中國正處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較低,即使出現寨卡病毒輸入病例,疫情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也低。
世衛組織負責艾滋病、結核病、瘧疾等熱帶病事務的新任助理總干事任明輝1日對記者強調說,寨卡病毒在中國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為熱帶地區的埃及伊蚊,這種蚊子還能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任明輝說,中國目前所處的季節和地理位置與寨卡病毒傳播帶不同,不過中國南方地區需要警惕,寨卡病毒的傳播帶與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區域一樣,但這些疾病在中國均很少發生。
此外,任明輝表示,消除蚊子孳生的環境是降低寨卡病毒傳播風險的關鍵,目前中國已準備著手今年春季的環境衛生工作。(完)
編輯:趙彥
關鍵詞:寨卡病毒 小頭癥誘因 中國傳播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