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春節消費:把蛋糕做大比算賬實在
對于不少人來說,過年是一種甜蜜的負擔。據某理財網站1月13日發起的調查顯示,春節假期是多數人一年之中人情支出的爆發期。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者中,人情支出在500~2000元的網友占比最大,為37.2%;其次為2000~5000元區間,占比為32.5%;花費5000~10000元的網友占12.5%;還有5.5%的人花費在1萬元以上;花費在500元以下的占比為12.3%,堪稱省錢達人。(1月25日《信息時報》)
春節消費,這種所謂的人情支出背后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收入階層。因為過年,國人講究一個熱鬧。哪怕是再沒錢的人,也要吃上幾頓好的,買點東西襯托節日氣氛。譬如當年《白毛女》中即寫道窮人家出身的喜妹,其父親給她買紅繩的事跡。在這家理財網站的調查中,我們注意到花費在500元以下的占比為12.3%,報道稱之為“省錢達人”,其實可能有所誤讀,那些過年花費并不多的群體,不一定是想省錢,而是腰包不夠富足,不得已而為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看春節消費,可以是一種看熱鬧。但相關部門看這些事兒,別只當成一個新聞來看,而要看到其背后的民生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五年,有太多艱巨的任務要做,比如讓貧困人口徹底脫貧。那么在調查方式上,我們該不該向這些專業網站學習?捕捉到貧困人口的春節消費細節?而不只是一年一度送溫暖,前腳進,后腳出?
當然,春節消費是一種人情支出。過高攀比的確不好。只是基于實際情況來看,此類花費頗多的群體僅占調查人數的12.5%并非主流。我們與其憂心春節消費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倒不如正視消費可能帶來的紅利。一則對于經濟而言,刺激消費能促進更多崗位的出現,福利更多職業群體。二則,錢如果只是存著不消費,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價的變化,本身也會折損。花今天的錢,把應當消費的消費了,也是提高生活質量。
全面建成小康的時代,省錢并不是正途。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春節消費調查的最大意義在于,刺激我們怎樣通過合法努力,擴充自身的財富總額。畢竟,人情支出在500~2000元;2000~5000元等區間是春節消費主流,完全是一種合理消費。在強調遏制灰色人情支出之外,正視正常人情支出,提升每個人的財富,才是此一調查所反映的理財深意。(葉傾辰)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春節消費 合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