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用“心”造福邊疆人民
——走近張紹國和他的愛心團隊
先天性心臟病,是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罹患這一疾病的孩子們,更是時刻牽動著社會上好心人的拳拳愛心。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醫藥衛生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醫委會”)秘書長張紹國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張紹國和他的團隊剛剛結束在云南的義診活動。8年來,他們累計篩查超過1000名先天性心臟病疑似患兒,確診治愈近400名,并幫助其家庭免于陷入因病致貧或返貧的困境。
2009年,醫委會在張紹國的聯絡下與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之前便已廣受好評的“健康邊疆行”活動做大。從那時起,“救治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成為“健康邊疆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活動的這些年,張紹國及其團隊在農工黨各級組織的幫助下,將活動延伸到了更廣闊的地方。
甘肅環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是國家級貧困縣。醫委會組成的專家團隊在張紹國的帶領下,先后兩次到該縣進行兒童先心病的篩查工作。兩次累計篩查疑似患兒近百名,治愈回家的患兒超過40名。同時,這一行動促成了環縣人民醫院成為該協會醫療技術定點幫扶單位,為首都高水平醫療資源服務老區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湖南省會同縣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大力(化名)讓張紹國意識到,這個活動堅持下去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成年人也一樣受益其中,甚至可能因此改變命運。
記得初見大力時,正常人3分鐘走完的路,他要10分鐘才能走完,并且是氣喘吁吁、嘴唇發紫。當張紹國兩個月后在北京某醫院病房內見到大力時,他已在康復期。面對著前來探望的人們,大力只說了一句話:“我回家可以娶媳婦了,可以孝敬老媽了。”
8年的“健康邊疆行”活動,尤其是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義診篩查以來,張紹國及其團隊始終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提高當地的醫療技術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如何利用醫委會的自身優勢協助當地提高醫療技術?這些是他們的又一個目標。
在做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活動方案之初,張紹國通過調研了解到地方對高技術的渴望、老百姓對北京專家的期望。他們積極協調合作醫療機構讓篩查地區的醫生2—5名到京進行培訓(主要是心內科),且不收取任何培訓費用。幾年來,以篩查先心病工作為“橋梁”累計培訓地方心內科醫生超過50人次,為各地群眾開展義診超過5萬人次,捐贈了價值20余萬元的防控藥品。
“篩查兒童先心病”是醫委會幫扶貧困地區的起點,更是連接“愛”的紐帶!為了將優質的醫療技術輸送到最需要的基層,張紹國及其團隊在貴州興仁縣通過多次的先心病篩查活動,不僅為患兒解決健康問題,更在興仁縣中醫院和北京的醫療專家間建起了一座愛心橋。
采訪即將結束時,醫委會的工作人員送來了編印好的“心路”畫冊。看著他們的“心路”地圖,張紹國對記者說:“力爭用幾年時間,再幫助600名先心病患兒。”
2016年,張紹國及其愛心團隊將陸續在甘肅甘南、云南滇西、貴州黔東南和黔西南等地開展先心病義診篩查活動。同時,他們將和“國際微笑行動”開展合作,將免費治療唇腭裂活動引入到這些地區。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先心病 醫委會 健康邊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