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近現代當代書畫成交下降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國文物拍賣企業達436家企業,從業人員6000多人,年成交額300余億元。”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旗下藝委會發布一份《2015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情況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2015年市場規模較上年有所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額下降15.38%。
從市場結構上看,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縮水直接拉動整體市場下滑;古代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宮廷藝術、佛教藝術保持穩定增長,名人信札等新門類逐節攀升。從需求結構上看,大資金依然鎖定名家巨作,老藏家理性出價,新買家偏好多元。
據悉,該報告以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匡時、杭州西泠、北京翰海、廣東崇正、上海朵云軒、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等10家拍賣公司為調查樣本。
特點①??中國書畫成交量價齊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迅速,在2009年出現單件拍品過億后,市場持續向好,至2011年達到高峰,成交額553.53億元,躍入國際前列,改變全球格局。
不過,中拍協藝委會亦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以增速放緩為特征、以集約發展為內涵的新常態,是新舊常態過渡和轉折時期,對于拍賣行業來講亦然。這從被調查的10家拍賣公司2015市場規模量額雙減,拍品結構持續變化中可見一斑。
據上述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上述10家公司共舉辦407個專場拍賣,上拍67747件(套),成交46073件(套),成交率68.01%,成交額為168.34億元(該文所述成交額均含買方傭金)。市場規模較2014年有一定比例下降,其中,專場數量減少17.61%、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額下降15.38%。
記者獲悉,除10家公司交易規模總體下調外,國內其他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也普遍出現不同幅度的減量,甚至有些中小型企業出于謹慎暫停拍賣活動,市場下滑的態勢依然在持續。
中拍協藝委會稱,近4年來,10家公司年度成交總額穩定在150億-200億元之間,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基本穩定在300-380億元之間,這或許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基本規模。
成交額、成交量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書畫成交量和成交額減少。據統計,2015年,10家公司共舉辦中國書畫拍賣158個專場,上拍18598件(套),成交13055件(套),成交率70.20%,成交額97.53億元。與上年相比,成交量減少5424件(套),成交額減少27.7億元。
據統計,在近現代書畫板塊,10家公司共推出近現代書畫專場103個,上拍12232件(套),成交8490件(套),成交率69.41%,成交額64.19億元。與上年相比,成交量減少3191件(套),成交額減少18.89億元,其對中國書畫的下調起到決定性作用,影響率達68.19%。
近現代書畫整體下調,但近現代“大師板塊”依然堅挺,繼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黃胄之后,潘天壽、李可染成為年度熱點。近現代書畫各大專場設置依然高亢,中國嘉德春秋兩季大觀夜場近現代共成交14.16億元,北京保利春秋兩季“近現代書畫夜場”共成交9.27億元,北京匡時“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共成交5.46億元,西泠拍賣“中國近現代書畫(一)(二)(三)”共成交3.50億元。
當代書畫板塊是最受冷落的市場,去年10家公司僅推出專場23個,上拍2433件(套),成交1951件(套),成交率80.19%,成交額6.73億元。同比上年,成交量減少1997件(套),成交額減少10.67億元,降幅高達61.32%。
同時,當代書畫在該年度受到各大公司減量,成交量縮減一半以上,名家巨作大幅減少,千萬級拍品僅有4件(套),較2014年少了10件(套)。
分析指出,當代書畫遭遇冷淡,大概歸結于其在學術上仍缺乏定論和沉淀,在價格上人為因素較多,在市場發展上過度透支,在客觀因素上受反腐沖擊,在未來趨勢上存在不確定性等幾方面原因。
古代書畫是近年來市場表現較為穩定的板塊,甚至在2014年秋拍逆勢增長。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專場32個,上拍3933件(套),成交2614件(套),成交率66.46%,成交額26.61億元,同比上年,成交量雖減少236件(套),但成交額卻增長了1.84億元。從近年來看,10家公司古代書畫基本穩定在25億-30億元之間。
分析認為,中國古代書畫的稀缺價值和歷史價值決定了其市場價值和市場需求的穩定性,該年度內各大公司在古代書畫上也加大征集力度,不乏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甚至填補歷史研究空白的作品,這些珍貴文物無論在任何歷史時期均應得到相應價值體現,這也予以收藏市場一個永恒的信心。
特點②??油畫及當代藝術、佛教藝術持續增長
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油畫及當代藝術專場36個,上拍3010件(套),成交2235件(套),成交率74.25%,成交額14.24億元。相比上年,成交量基本穩定,僅減少25件(套),成交額卻增長2.16億元,且共計16件作品在千萬以上。
宮廷藝術在去年亦有較出色表現。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與宮廷相關藝術專場15個,上拍695件(套),成交482件(套),成交率72.20%,成交額13.97億元。與上年相比,成交量增加131件(套),成交額增加5.89億元,增長幅度72.90%。其中北京保利兩季推出的“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成交額達4.45億元。
佛教藝術品亦有雙位數增長。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與佛教相關的藝術專場17個,上拍2186件(套),成交1275件(套),成交率58.33%,成交額7.04億元。相比上年,成交量穩定,成交額增加1.07億元,增長幅度17.92%。在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的“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專場,12件佛像共計成交1.9億元,其中,一尊“十四世紀釋迦牟尼”以1.035億元成交,創下了內地佛像拍賣第一次過億元的紀錄。
信札手跡等成為業務新亮點。去年10家公司共推出信札手跡專場14個專場,成交2589件(套),成交額2.11億元,相比上年翻一番。
特點③??36個精品專場100%成交
從去年國內各大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中可發現,雖然整體大市表現較冷,然而有部分精品專場仍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據介紹,2015年度,10家公司成交率100%的專場共計36個,成交2820件(套),成交額14.41億元,較上年增加3個專場及0.26億元成交額。36個專場中單件成交1000萬元以上拍品21件(套),其中一件在1億元以上。
分析指出,成交率較高的專場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大家珍藏專場,如九藤書屋藏畫、虛懷齋藏畫、香書軒藏名人書札、有容堂藏吳昌碩、山田家藏張大千、放鶴樓藏扇、朱昌言藏畫、靜悟堂藏畫、米景揚藏畫、錢大鈞藏蔣介石密令手諭、逸云齋珍紫砂、Speelman秘藏梵像等;二是學術專場,如85新潮美術、二十世紀前輩優秀藝術家水彩作品、沙耆比利時時期藝術、清代宮廷繪畫、清代御窯花器、重要青銅器、碑刻專場等;三是集珍專場,如澄道——古代繪畫夜場、江左風流·名家藏珍、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近現代西方大師作品專場等。
10家公司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的專場共計37個,上拍4382件(套),成交3256件(套),成交率74.30%,成交額79.29億元,這37個專場占據10家公司年度成交總額的47.10%,其市場決定性作用可見而知。37個專場單件標的均價達243.53萬元,而單件成交在100萬元以上的作品有1135件(套),單件成交在1000萬元以上的拍品有125件(套)。
■新動向
市場資金出現多向流動
新常態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投機機會不斷消失,這使得市場各方參與者逐漸冷靜,回到“尊重文化內涵、遵循市場規律”的道路上來。
在經濟調整和業態競爭的雙重壓力下,拍賣企業也意識到“共性生存”已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和維持企業的生存。通過過去一年的觀察,發現大型拍賣企業雖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它們在強化自身長項來穩定質量和規模的同時,也積極進行求新、求變的探索,表現在地域擴張、業態組合、專場創意、招商營銷、拍賣模式等方面。
中拍協藝委會表示,中型拍賣企業面臨更大競爭壓力,但它們對提升自身質量和調整經營思路的決心更加堅定,預計未來追質量、求差異、提服務的競爭趨勢愈加明顯,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完成市場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拍賣模式也逐步推陳出新,一些國際理念逐步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和接受,部分拍賣公司開始嘗試“常態化”、“親民化”、“高效化”、“低成本化”、“專題化”的拍賣活動,并開始注重培育具有廣闊空間的藝術消費市場。
此外,一些拍賣企業主動適應信息化潮流,借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開展相關服務活動,并嘗試網絡拍賣、微信拍賣,這些方式成為了傳統拍賣的重要補充,為藝術品拍賣注入了新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5年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仍未顯信心的情況下,市場資金出現了多向流動。一方面,內地藏家大舉到海外尋求機會,身影遍布紐約、倫敦等多地的亞洲藝術節,佳士得“安思遠收藏品拍賣專場”更是受到內地藏家的高度追捧,一些具有相當實力的內地企業家還先后以高價購入梵高、畢加索、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等西方藝術大師作品。另一方面,國內一些流動性資金也開始轉向Z股市、黃金及一些新興產業。這對于2015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持續下滑起到直接作用,應當引起業界人士的密切關注。
編輯:陳佳
關鍵詞:近現代當代 書畫成交下降 2015年文物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