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眾人拾柴”為西部兒童送暖
只要你的一件舊棉衣、一雙舊手套,他們可能就不會在瑟瑟寒風中揉搓著皸裂的雙手;有了你的一摞舊教材、一套圖書,他們可能有機會走出窮苦的山村,自此改變自己并將在未來改變家鄉的命運;你的一個溫暖的擁抱,給他們幼小心靈帶去的可能是奮勇前行的力量……名為“西部溫暖計劃”的二手服裝回收再利用公益項目,用9年的堅持,讓所有這些“可能”都成為了現實,也把那些有愛之人匯聚到了一起。
“自去年6月份啟動以來,共在京津冀魯等地區的54所高校和北京市60個街鄉、169所中小學設立210個募集點。僅半年時間,活動共募集各類圖書16萬余冊,各類御寒衣物116.35萬件,回收再生小書包7500個。項目總計參與捐贈人數約67.2萬人,累計2432位志愿者參與了衣物募集、分揀和包裝等工作?!比涨?,在2015西部溫暖計劃總結表彰大會上,北京藍蝶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西部溫暖計劃”項目發起人張世杰說到這組數字時,不禁激動得眼圈微微泛紅。
之所以有今天的“西部溫暖計劃”,是因為2006年幾個年輕人在西藏昌都類烏齊縣色如小學見到的46個孩子。在那里,缺衣少穿現象極為普遍,很多孩子一件衣服要穿上好幾年,尤其是冬季更是缺少棉衣、羽絨服等最尋常的御寒衣物,孩子只能穿著單薄的冬裝,頂著寒風往來五六公里甚至十余公里去上學。
回到北京后,張世杰聯合朋友們發起了“一件衣,一片情”計劃,倡議捐一件衣服、送一片愛心。除北京外,還同時在天津、石家莊、大連等城市發動志愿者開展棉衣募集活動。短短幾個月,就募集衣物約4萬件,發到了1萬多名藏族同胞手中。
隨后,“一件衣,一片情,情傾西部,共建和諧”、“一件衣、一片情,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件件棉衣傳愛心、拳拳善舉暖人心”等活動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公眾的愛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
2011年,回收服裝捐贈冬衣活動被正式命名為“西部溫暖計劃”,開始更有組織、更有效率地做事。愛心人士、志愿者、企業聚集在這場公益行動中,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用張世杰的話來說,孩子永遠處于人們內心最柔軟的位置,所以這個活動可以短時間內形成“燎原之勢”。而且,這股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增強。
9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一件衣服認識了“西部溫暖計劃”,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通過自己的雙手把這份溫暖和愛傳遞下去。張世杰用“一路風雨、一路坎坷、一路心酸、一路溫暖”總結了過去的這9年,所有的努力只為兌現當初的那個承諾:給西部的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冬天!他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行動就會有結果。
從募集、接收、運輸、分揀編號,到消毒、包裝、發放、反饋,到目前為止,“西部溫暖計劃”已基本建立起標準化運作流程,可以穿的衣物被包裝好分批運往貧困地區,不能穿的衣服將送往民政部設立的紡織品回收再生中心,粉碎加工成書包一起運送過去。
項目開展9年來,已發展為由中國民間機構發起的持續時間最長,受助人數最多的二手服裝回收再利用慈善項目。截止到2015年12月30日,參與該項目的志愿者超過5.43萬人,累計向西部地區捐贈棉衣215.5萬件,惠及的地區有青海海東地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西藏昌都地區類烏齊縣、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甘肅平涼市靈臺縣,寧夏固原市彭陽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色達縣、新龍縣、德格縣……
據主辦方介紹,一件混合材質的衣服的生產過程中,將耗費2.5千克標準煤,相應向大氣排放0.64千克二氧化碳,同時污染0.9升水。因此,回收再利用一件衣服的同時,不僅是一份愛的傳遞,更是一份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呵護。
“西部溫暖計劃”項目按照嚴格標準對收集上來的衣物進行分揀分類,其中一類衣物(九成新以上,無污漬,無破損)將經過“消毒,包裝,打碼并掛牌”等程序,最終捐贈給需要的人。二類衣服被運送到回收再生工廠,經過“消毒、分類、去除金屬異物、開松、紡紗、織布”等程序后將按照需求制作成小書包、拉桿箱、救災帳篷、折疊床等一系列結實耐用的再生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成本低廉,結實耐用,最重要的是整個過程無二次污染,實現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目標。
據張世杰透露,“西部溫暖計劃”在2016年有三個規劃,首先是引入信息查詢系統,為每件衣服設置“身份證”,方便捐贈者查詢;其次,在紡織品再生領域開拓更大的空間,真正讓舊衣服變廢為寶,從公益角度推動再生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三是以北京為試點地區,加強與各級管理部門的合作,設立社區衣物回收箱,開展衣物的日?;站韫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眾人拾柴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