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國家文物局:創新驅動發展文博行業科技創新體系
"十二五"期間,在社會科技力量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下,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快速發展,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初步構建了以技術創新體系為核心、組織創新體系為支撐、制度創新體系為保障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有效支撐了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填補行業空白
通過聯合攻關,在文物的科學認知、保護與管理、保護修復技術與材料、傳統工藝技術科學化、保護集成裝備,文明起源研究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解決了一些文物保護的重點、難點和瓶頸問題。如,文物出土現場提取材料、石窟寺壁畫脫鹽、石窟寺水源綜合探查、糟朽絲織品的揭展與加固、建筑彩繪和糯米灰漿傳統工藝的科學化等一批技術難題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系統揭示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過程及其原因和機制,實證了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絕非虛言的同時,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文物出土現場移動實驗室研發及應用"于201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 形成了若干成套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部分領域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針對古代壁畫保護、陶質彩繪文物保護、飽水漆木器保護、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等研究基礎較好且需求巨大的方向進行了重點培育,通過查找缺環、集中攻關,并將安全、適用的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技術標準,提高了技術的系統性和成熟度。目前,上述領域的技術水平已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國際話語權得以加強。例如:敦煌壁畫保護科技起步是源于與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合作。現在,東文研每年派出學生到敦煌來學習。
三、 將一批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引入文物保護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
通過對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的動態跟蹤,我們及時將生物技術、無損分析檢測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引入文博行業,通過適用性研究與科技示范,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生物技術應用于糟朽絲織品的修復,大幅提升絲織品的韌性與強度;無損分析檢測技術體系的逐步建立,提高了價值認知和病害調查的能力;《世界遺產地風險預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敦煌莫高窟開展了科技示范。在風險識別、評估、預警和處理方面取得關鍵突破,研發圖像重定位與分析度量、洞窟微環境控制等關鍵裝備;研發游客預約參觀管理及應急響應和決策處理等軟件平臺,支撐了敦煌莫高窟建立的我國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地監測預警體系,引領了我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從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從單一方式向系統性科學化保護的發展趨勢,開創了國際上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新模式。
四、 加強信息技術在行業的應用,提高文物價值的傳播能力
以智慧博物館、文物素材再造、文物虛擬旅游等三個方面為重點方向,針對傳承利用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全景漫游、體感互動、增強現實、大數據挖掘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在政策與項目的帶動下,相關文博單位積極與社會力量合作,文博單位主導和參與的智慧導覽和文博APP產品,年產出超過5000個,文物數字產品進一步豐富。部分項目成果在2013年深圳文博會期間得以集中展示,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國家文物局科技司榮獲優秀組織獎。
五、 多措并舉,加快科技成果的轉移擴散
通過技術培訓、工程示范、專利實施許可、專利權轉讓等方式,積極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一批科研成果應用于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和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據統計,"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取得的94項應用技術類科研成果,成果轉化率已達到43.62%。
六、 行業標準化工作不斷推進,行業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制定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框架。加強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的銜接,及時將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共發布72項行業標準13項國家標準。開展標準宣貫,培訓數量首次超過1500人次,行業標注化意識進一步提高。建立已頒標準的復審制度,設立文物保護專用設施分技術委員會,指導山西省設立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七、 初步構建實體研發組織與虛擬研發組織相結合的新型科技創新組織模式
通過整合和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優質資源,推進資源共享、風險與成本共擔、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初步構建實體研發組織與虛擬研發組織相結合的新型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分領域、分區域建立23個行業重點科研機構和3個創新聯盟。古代壁畫保護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批準成立,并在建設驗收中被評為"優秀"。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了創新活力,以國家文物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組建的文化遺產保護區域創新聯盟(浙江省)為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創新資源得以合理配置,浙江省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力量"小、弱、散"的局面得以改觀,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大幅增強。聯盟運行三年來,參與或承擔了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2項、國家文物局課題10項、其他省部級課題6項、浙江省文物保護科技項目16項、其他類型科研課題7項。目前已獲得技術專利授權48項,獲得相關獎項7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國家文物局 文博行業 科技創新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