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10年“雙縮減”
10月18日,在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中,天然形成著大大小小的沙漠湖,金色的胡楊、茫茫戈壁大漠,湖水大小相連,湖邊沙山為堤、叢中野鳥起舞,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圖為沙漠湖周圍的塔卡拉瑪干沙漠中屹立著一棵棵金黃的胡楊。耿丹丹 攝
中新網12月29日電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今日表示,我國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出現縮減以來,已經連續10年保持了“雙縮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介紹 “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情況,并答記者問。
張建龍介紹,為了掌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情況,我國每5年組織開展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工作。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工作從2013年開始,歷時2年多,組織了5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綜合運用了遙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和地面調查技術,獲得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現狀及動態變化的最新數據。
第五次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3%;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30.0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12%。實際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積20.37萬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面積的11.8%。
第五次監測結果與第四次監測(2009年)相比有明顯好轉,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具體主要有以下5個特點:
一是荒漠化和沙化面積持續減少。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62.37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61.16萬平方公里,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173.11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72.12萬平方公里,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與第四次監測期內的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相比,減少的幅度有所增加,也就是前五年每年減少了沙化面積是1717,現在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明顯減少速度在增加。我國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出現縮減以來,已經連續10年保持了“雙縮減”。
二是荒漠化和沙化程度繼續減輕。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現出由極重度向輕度轉變的良好趨勢。從荒漠化土地看,極重度減少2.83萬平方公里,輕度增加8.36萬平方公里,實際上危害程度在減輕;從沙化土地看,極重度減少7.48萬平方公里,輕度增加4.19萬平方公里。極重度荒漠化和極重度沙化土地分別減少5.03%和7.90%。
三是沙區植被狀況進一步好轉。2014年沙區的植被平均蓋度為18.33%,增加了0.7個百分點。包括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和庫布其沙漠等在內的東部沙區植被蓋度增加了8.3個百分點,固碳能力也相應提高了8.5%。
四是區域風沙天氣明顯減少。我國東部沙區土壤風蝕狀況呈減輕的趨勢,土壤風蝕量下降了33%,地表釋塵量下降了約37%,其中植被增加的貢獻率為20%。沙塵天氣明顯減少,5年間平均每年出現沙塵天氣9.4次,較上一個監測期減少了20.3%,也就是減少了五分之一。生活在北京,會覺得沙塵暴減少得更多。北京地區平均每年出現2次,過去5年平均每年5.4次,所以北京下降了63%,全國下降了20%,說明北京這個區域沙塵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五是林沙產業快速發展。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各地大力發展特色林沙產業,沙區經濟林果面積已達540萬公頃,年產干鮮果品5360萬噸,占全國年產量的33.9%。林果業的發展帶動了種植、加工和貯運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沙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拳頭產業。僅新疆林果種植面積已突破146萬公頃,年產量達650萬噸,年產值達450多億元,農民人均林果業收入達1400多元,為農民的致富,特別是為貧困戶的精準脫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荒漠化 沙化 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