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深改路上的“上海突破”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題:深改路上的“上海突破”
新華社記者姜微、徐壽松、何欣榮
這是上海改革歷程中力度最大、亮點最多的一年:部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義無反顧;自貿區擴區,制度創新再拓一域;司法改革試點全面推開;社會治理創新加快落實;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群團改革試點率先啟動……一系列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勢如破竹。
這是上海干部群眾上下同欲、奮力拼搏的一年:越進入深水區,越要搶關奪隘。“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以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擔當謀劃改革,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壓力前所未有,動力亦前所未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中央要求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我們必須全力推進先行先試,勇于自我革新,加快創新突破。
先行先試:全國最多、強度最大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拉開大幕,通過放寬“互聯網+”等新興行業準入管制,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越來越多的本土科技引擎企業在上海茁壯成長。
總部位于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是一家土生土長的“獨角獸”企業。“‘雙十二’一天,平臺銷售額4421萬元,是去年同期的6倍還多。”談及市場戰績,滬江CEO伏彩瑞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改革向縱深挺進。從4月擴區到10月底,半年內上海自貿區新增企業近萬家,全市半數以上新增外資項目落戶區內。
自貿區管委會和浦東新區政府合署辦公后,推出首份權責清單,“清權”“減權”和“制權”環環相扣。商事制度改革從1.0版(注冊資本認繳制)、2.0版(先照后證)到如今謀劃3.0版(證照分離),讓企業對改革的“獲得感”越來越強……一系列新氣象的背后,以自貿區理念改造一級政府的態勢已然成型。
這一年,圍繞國家戰略、服務國家戰略,上海承擔了全國許多的改革試點任務。
從“傳統社會管理”到“現代社會治理”,是一項歷史性的轉變。“1+6”系列社會治理創新方案出臺后,上海的基層街道干部再也不為完成招商任務“沖刺”了,居民多元化的需求更加便捷地得到滿足。上海市委副書記應勇說,按照中央“社會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在體制創新”的要求,2015年上海在強化黨建引領、改革街道體制、推進社會共治、基層自治等方面,積極探索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新路。
作為全國首批司法改革試點省市,上海率先實施“司法責任制”等一批創新辦法,“誰辦案、誰負責”讓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上海徐匯區檢察院主任檢察官徐震輝感慨:“過去一個案件要經過承辦人、科長和分管檢察長三級把關,現在檢察官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了。”
這一年,改革效應集中顯現,上海經濟從率先進入“新常態”,逐步開始引領“新常態”。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說:“在改革創新的支撐下,2015年上海經濟最大的特征是‘穩中求進’。”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經濟增速分別為6.6%、7.0%和6.8%,全年增速預計在7%左右,展示出良好的韌性和抗波動能力。整個“十二五”期間,上海以年均不到5%的投資增幅,拉動了年均7.5%的GDP增長,提質增效成果明顯。
勇于探路:法治保障、創新引領
蹄疾而步穩,是中央對改革的要求,也是上海改革的特點。在深水區探路,如何既快又穩,防范觸礁擱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在路徑上,依法改革、破立結合。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上海格外注重改革與法治的有機結合。自貿區改革,是上海踐行“破立關系”的最佳樣本。掛牌兩年來,雖然看不到“推地刨坑”的物理變化,但“潤物無聲”的法治建設與制度變革一直激蕩其中。當前,《上海自貿區條例》正式實施,自貿區首創的負面清單已經修改了3個版本,得到了外國投資者的積極響應。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評價,上海自貿區在探索實行開放型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在行動上,注重調研、尊重實際。進入深水區的改革是精細活。沒有深入實際、充分調研,改革就容易半途而返。上海市委每年確定的“一號課題”,從“社會治理創新”到“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都會花半年以上時間,讓調研沉下去、問題浮上來。問題導向指引下的改革方案,不僅“亮眼”,而且“好用”。
譬如,上海之前的戶籍和居住證制度,將學歷和職稱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對創新人才的實際貢獻重視不高。“萬得資訊和愛數軟件,兩家企業的總裁學歷分別為大專和中專,因此無法獲得上海戶口。”上海市委課題組在調研報告中不諱言軟肋,自揭其短。
查之逾深,改之逾切。今年10月上海公布人才新政,大力糾偏:在獲得首輪創投1000萬元的上海企業中,持股不低于10%的創業人才,連續工作2年即可申辦上海常住戶口。
——在理念上,告別政策優惠,擁抱制度創新。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牢牢把握三個方向:“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由此帶來政府自我革命的啟示:經濟下行期的諸多改革,核心就是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用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來對沖日漸高企的各項成本。
理念引領:思想為要、關鍵在人
6月上線出租車信息平臺,9月頒發全國首張專車平臺牌照,11月試水“出租車服務社”新模式——上海交管部門的一連串創新舉措,在出租車改革中備受矚目。
“說鼓勵創新很容易,但真正行動需要承擔巨大壓力。”滴滴出行CEO程維評價說,上海的改革是今年“互聯網+交通”的標志性事件。
“惟有思想真正解放,才能闖出一條新路,打開一片新天地。”在今年4月的上海自貿區擴區動員會上,上海下定決心:一切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摒棄,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都要大膽革除,一切束縛創新創業手腳的管理方式都要徹底改變。
改革目標既定,成敗關鍵在人。上海市委洞悉: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必須有一支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干部隊伍,必須把思想建設貫穿于改革全過程。當前,特別要幫助干部做到“四個適應”:適應互聯網迅猛發展、科技快速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沖擊;適應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條件下推進經濟發展;適應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適應在高度開放環境下各種社會思潮層出不窮的格局中,開展各項工作。
做到“四個適應”,知易行難。有企業負責人反映,對于互聯網,不少政府人士說的都是外行話。“如何適應互聯網”,是今年上海許多干部討論、思考的熱門話題。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明年上海市委的重點課題,就是圍繞中央交給上海的各項改革試點任務,抓推進、抓落實、補短板。”近日召開的上海市委學習會,傳遞出這樣的信息。
上海市市長楊雄說,“十三五”期間上海要守住人口總量、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安全這四方面底線,補齊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十三五”畫卷即將展開之時,上海正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引領改革,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深改 上海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