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無錫錢橋 鋼管之鄉在轉型中突破
傳統產業正面臨困境的當下,江蘇無錫民營企業家也正迎來一次重大挑戰——老一代創業者的歷史使命即將完成,年輕一代開始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將如何尋求發展方向,實現再一次突圍?
無錫錢橋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鋼管之鄉”。資料顯示,無錫錢橋與天津大邱莊、廣東樂從齊名,是中國三大鋼管生產流通基地之一。目前,錢橋各類鋼貿市場年交易額已超300億元,占全國帶鋼交易總量近60%。
“錢橋鋼帶及鋼管產業比重一度占到錢橋總體GDP比重65%左右,吸納就業率68%,財稅貢獻率62%。”錢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劉俊偉介紹說。但因為受大環境影響,加之產能過剩、競爭加劇、裝備落后、技術含量不高,錢橋以帶鋼、鋼管為主的傳統產業已經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
但更大的挑戰在于,已經在傳統產業里打拼了大半輩子的老一代們普遍已到交班年齡,而眼前經濟呈疲軟之態,作為企業領軍者和靈魂人物的企業家,怎樣在這個時候完成順利交班?
位于錢橋的蘇嘉集團當初以耐火材料起家,如今已成為橫跨制造業、服務業、文化產業和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父輩的誠信經營、創新求變理念,在如今已順利接班的年輕董事長龔育才手里依然得到了傳承。
龔育才說,在接班過程中也有過和父親激烈沖突的時候,有段時間甚至鬧到父子倆互不說話。不過,用自己的實干和成績,龔育才最后還是贏得了父輩的信任。
“產業升級不是產業清洗,永遠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談起這幾年做企業的心得,龔育才說,蘇嘉集團主要生產石油管道和耐火材料,其中40%出口到國外,過去幾十年確實發展得不錯。“創一代留下的老底子的確很好,但如果躺在上面求發展,是堅持不了多久的。”龔育才說,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就是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我國每年幾十萬噸的石油鋼管都要進口,比如塔里木油田用的鋼管很大一部分都是進口的,以后我們的產品要是能替代進口,發展空間就實在太大了!”
錢橋帶鋼有限公司老總唐岳生,一位從鄉鎮企業時代走來的老企業家,以自己的創業故事現身說法:上世紀80年代從一片水稻田里開始建起工廠,為焊管廠配套加工銷售普通冷軋帶鋼產品,進而實現技術創新,開發出了中碳、高碳鋼帶品種,產品在原基礎上向農業機械、電動工具、五金配件等行業轉化;上世紀90年代,又瞄上了汽車專用密封條內撐骨架芯材產品,通過幾年努力最后打破國外壟斷,成為這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過去我們搞企業,講的是規模,靠的是鋪攤子總量大來取勝。現在這叫粗放式增長模式,已經走不通了。”在當地舉行的一次新老企業家交流論壇上,唐岳生給年輕企業家支招———做企業要靠科技、靠人才、靠創新、靠細化管理來取勝,要舍得“花本錢”、“出股份”,創造有利條件才能留得住人才,當了老板就要有胸懷、有度量,勤于學習才能永不落后。
百樂集團董事長苗忠起先從母親楊祥娣手中接過一家傳統皮具加工廠,不過他并沒有滿足于在前人栽的樹下乘涼,而是另辟蹊徑,先是開辦了焊管廠,接著又向商業綜合體大膽進軍。已經近70歲的楊祥娣,沒有在家安享清福,而是回到了工廠,幫助兒子努力解決后顧之憂。
照理,在商場上打拼了大半輩子的楊祥娣有理由休息了。從3000元起家,把一個只有30名職工的“江南皮件廠”打造成了后來國內知名的百特皮具集團,楊祥娣也曾嘗盡了創業的艱辛。不過她說,做企業永無止境,自己也沒法在家安享晚年,在年輕人最需要老一代幫一把的時候,自己一定要站出來“挑點擔子”。
“我們既做實體工業,又做城市商業綜合體,有人說現在經濟形勢不樂觀,做這些項目不是在砸錢嗎?不過我想,敢當弄潮兒站在風口浪尖,才能引領企業立于不敗之地。”苗忠說,有“創一代”在背后撐腰,自己在新領域的創業就更有底氣。
苗忠說,回憶起當年母親的創業歷程,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自己年幼時,老是覺得母親忙忙碌碌,顧不上家里的事,還在心里埋怨過母親。“不過,現在已經能夠更深地理解母親對事業的那份尊重和熱愛了,越是這樣想,就越覺得要把手里的事情做好。”
無錫天物金屬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裴曉春是幾年前從外地來錢橋創業的,如今,國內首家現代化“中國·錢橋鋼管交易中心項目”已經拔地而起,一個生產性服務業綜合服務平臺已經初具規模。裴曉春說,自己對錢橋企業家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是一群干實事的人,而且他們始終不怕困難,不斷學習。
經濟大潮的變化,往往會帶來一個產業的面貌改變。也許未來,錢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鋼管生產重鎮,但是一脈相承的企業家精神卻已是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轉型的根本動力所在。就像一位年輕企業家說的那樣,只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天地如此大,怎么會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傳統的鋼管之鄉,正在傳承轉型中思考,并在思考后開始踏上新的征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錢橋 鋼管之鄉 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