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齊白石筆下的工筆草蟲
齊白石
“評畫以禽鳥為下,而蜂蝶蟬蟲又次之”,自唐代以來,工筆寫生昆蟲的畫者一直不乏其人,但很遺憾的是,草蟲一直不是文人畫的主題。直至齊白石的出現,才又一次顛覆了繪畫史中工筆草蟲的地位。
齊白石畫的草蟲有聲、有色、有質感、有感情。草蟲的翻飛鳴躍之相,翻者折翅能見動作,飛者振羽如臨風聲,鳴者切股能聞音響,躍者挺身可視起狀。他可以用細密有致的線條,表現透明微薄的蜻蜓、蟬的翅膀,可以用一根線條,畫出蟋蟀乍直的觸角,幾筆皴擦涂抹出飛蛾或蝴蝶似乎一碰即落的蓬松絨毛。
近日,《葉隱聞聲———齊白石十八開花卉工筆草蟲冊》確定亮相保利秋拍。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此工筆草蟲冊頁,共計十八開,目前級別和開數均堪稱第一,是秘藏多年后的首次公開亮相。
齊白石十八開花卉工筆草蟲冊之一
少小學畫草蟲
白石老人生性“我自作我家畫”,在一段時日內戲捉活蟲寫照,“夜謐更闌,燃燈工寫”,兀自一片草莽。對于草蟲,齊白石曾形容曰:“清平時日,草蟲都是神仙”,又說“老夫也在皮毛類”。
“莫道野蟲皆俗陋,蟲入藤溪是雅君。”1909年,齊白石在工筆草蟲題記中如此說:“煮畫多年終少有成,曉霞峰前茹家沖內得置薄田微業。三湘四水古邑潭州飽名師指點,詩書畫印自感益進。昔覺寫真古畫頗多失實。山野草蟲余每每熟視細觀之,深不以古人之輕描淡寫為然。”因此,從數量而言,《葉隱聞聲》冊中,白石老人以寫意筆觸描繪了花卉、水稻、草葉、蓮蓬、葫蘆、燈盞、器物等,又以工細的筆法刻畫了蝴蝶、蜜蜂、蜻蜓、蟬、飛蛾、螞蚱、河蝦等。粗中有細,栩栩如生,生動有趣,在似與不似之間游刃有余。
由于費時費眼,白石老人一生所繪花卉工蟲冊頁的數量極其有限,因此,只有針對極其重要之人,他才有可能耗多時之力繪齊一冊。僅就題材而言,據原北京榮寶齋副總米景揚先生回憶,齊白石的《葉隱聞聲》冊自上世紀50年代起,即以一條三開,共六條,分別裝裱于鏡框中,懸掛在北京榮寶齋貴賓室中。
另據了解,早在1955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畫家齊白石》紀錄片中,齊白石的《葉隱聞聲》冊就已入鏡。而后,又分別著錄于1959年胡佩衡編著的《齊白石畫法與欣賞》、1986年何恭上編著的《齊白石彩色精選》、榮寶齋出版的《齊白石工筆草蟲》、2001年霍宗杰編著的《中國當代六大名家書畫集Ⅱ》等,可謂傳承有緒。
而1994年,榮寶齋拓展香港業務,該巨冊由著名實業家、收藏家霍宗杰購藏其中八開。次年,他又購藏了其余等,并一直完整保留至今。有評價認為,這套冊頁是繼2009年《可惜無聲——齊白石工蟲花卉冊頁》后面世的又一件齊白石繪畫生涯中極為精彩,也數量最多的一件頂級冊頁。
齊白石十八開花卉工筆草蟲冊之二
莫道野蟲皆俗陋
作為傳統花鳥畫的重要題材,草蟲因其吉祥的含義一直為歷代畫家所關注。而白石老人筆下的草蟲無疑超越了經典。他的工筆草蟲和他的蝦、蟹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創造的獨特藝術語言:“工蟲花卉”,使那些過去作為花卉畫點綴的草蟲,成為作品真正的主角和中心,飽含著畫家對這些小生靈真摯的情感。
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筆草蟲曰:“纖毫畢現”、“細里有寫”、“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數十年粗細寫生功夫是畫不到的”。而另據著名史論家郎紹君先生統計,齊白石畫過的草蟲有31種之多。
據白石老人暮年回憶,他早年隨外公上私塾時就非常喜歡畫畫,常在描紅紙上畫老漁翁、花草蟲魚和雞鴨牛羊,這些都是與他自己童年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1882年,18歲的齊白石得到一部乾隆版彩印的《芥子園畫譜》,第三集中的十幾種白描草蟲無疑為他提供了最初的畫法范本。
后來,齊白石拜胡沁園為師,正式告別了木匠職業,開始“以畫養家”的民間畫師生涯。參與“龍山詩社”、“羅山詩社”,拜名士王湘綺為師,又使齊白石漸漸融入到當地的文人圈。1902年到1909年間的“五出五歸”,開拓了眼界,結識了一批對他有重要影響的師友。
此外,齊白石的《庚申日記》還記載:庚申秋九月,梅蘭芳倩家如山約余綴玉軒閑話。余知蘭芳近事于畫。往焉。笑求余畫草蟲與觀。余諾。蘭芳欣然磨墨理帋。觀余畫畢。歌一曲報之。余雖不知音律。聞其聲悲壯凄清。樂極生感。請止之。即別去。明日贈以此詩。
齊白石剛到京城之初,因其學八大山人冷逸一路的花鳥畫不受歡迎而生計寥寥,但梅蘭芳對其草蟲畫的欣賞,說明當時他的草蟲畫已有畫名。后來,齊白石聽從陳師曾的建議,進行衰年變法,創立“紅花墨葉”大寫意花鳥畫的同時,也創立了工蟲花卉的獨特形式,最終在1924年達到成熟。
齊白石十八開花卉工筆草蟲冊之三
唧唧秋蟲知多少
刻畫精細是草蟲畫的一大特色,但卻容易死板而不靈活,甚至細得如標本而無生氣。但齊白石所畫草蟲,則于精細中求生意,嚴謹處富變化。如畫蜻蜓翅膀中的網紋,一筆中有濃淡變化,更增加了翅膀的動感。畫水中草蟲的長足,線條挺拔又能表現出關節的結構。這一切都是筆筆寫出,積淀了他數十年的繪畫功夫和學養。
畫工蟲需要有很好的眼力,可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受到視力的限制,老年人“目昏隔霧”已無力去畫工細的草蟲。可是,在齊白石的存世作品中,卻有明確紀年的70歲以后的工蟲作品,往往令人大惑不解。
對此,北京畫院所藏的一批齊白石的未完成稿,可以解開這一疑團。為了防止老年時不能作工細的草蟲,齊白石在60歲之后陸續畫了一批工蟲待以后補景。這種點睛補龍的手法是齊白石的一大創造,也反映了這位高壽畫家的長遠之計。
在這些形象生動、刻畫完美的未完成的圖稿中,那些還沒有添景的空白部分可以引發人們的多種想象。基于傳統審美方式的作用,可以想象,這些草蟲的周圍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所以,這些未完成稿所表現出來的意趣和審美的意義,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現在完全可以把它們作為一件完整的作品來對待。實際上,齊白石在畫這些草蟲時已經有了最初的構想,從具體的位置到草蟲的姿態,都凝聚了老人的匠心。
其實,工筆草蟲在畫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動靜結合,看似無聲,卻仿佛可聽見蟲鳴。在這些微小平凡的草蟲中飽含了老人深沉的同情與愛憐,每每觀之,往往令人動容。齊白石的草蟲畫既來自于兒時的記憶,更來自于細致入微的觀察,這是決定他的草蟲畫與眾不同的內在因素。因此,細心的人就會發現,每次齊白石的草蟲展覽,都會有放大鏡出現。在放大鏡下,你可以發現,白石老人對工蟲的表現不是概念化的,他筆下的草蟲不是僵死的標本,而是活生生的生命。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齊白石 工筆草蟲 葉隱聞聲 齊白石十八開花卉工筆草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