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大鬧天宮》里美猴王的設計者 被遺忘了這么多年
1960年的一天,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特偉來到張光宇家,邀請自己的這位老朋友參與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創作。隨后,60歲的張光宇被請到了上海錦江飯店,開始研究人物造型和進行舞美設計。過程中,他還與萬籟鳴、廖冰兄等人商討,并為美影廠的工作人員上了一次課。因為諸事纏身,身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的張光宇提前回了北京。但創作并未中斷。其子張臨春記得,回到北京的父親仍在為《大鬧天宮》創作,這項工作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年。“因為動畫要一筆筆畫出來,每個動作需要幾張圖,所以人物要力求簡約。之后,美影廠的人還會根據父親的設計再進行二度創作。”張臨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
1992年,《裝飾》雜志出版了一期特刊,紀念創刊人張光宇。為其撰文的有夏衍、吳祖光、葉淺予、黃苗子、廖冰兄、丁聰、張仃、黃永玉等文藝大家。他們稱這位漫畫家、工藝美術家為“真正的大師”。然而,至今,關于中國藝術史的記述中,只有關于張光宇的只言片語。
今年是張光宇逝世50周年。本月19日,張光宇創作的《大鬧天宮》手稿以及繪畫、插圖、工業設計、家具等作品300余件,將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這是張光宇作品第一次在上海完整展出。北京匡時拍賣與輔仁書苑為此次展覽的策劃者。
陳丹青曾這樣提到張光宇:“他是被遺忘、被刻意忽略的人。”今年,陳丹青寫了一篇名為《 失去上海的張光宇,失去張光宇們的上海……》的文章,“百年中國新美術運動諸位開山人物,大抵名重至今,隔代的影響,也還可尋,其中,不應遺忘而久被遺忘,早該研究而乏人問津者,是張光宇先生。”
抗戰時期用”西游“針砭時弊
《大鬧天宮》中融匯中西、活靈活現的形象并非無源之水,而是脫胎于張光宇1945年完成的連環畫《西游漫記》。二戰期間張光宇帶著一家逃難的途中,這些形象便已在醞釀、生長。而在很多喜愛張光宇畫作的收藏家心中,《西游漫記》對張光宇的意義甚至超越《大鬧天宮》。張臨春回憶,他們一家先是到了廣州灣,之后輾轉到桂林、柳州、貴陽再到遵義。“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不平事。國民黨的腐敗無能、特務統治的黑暗,還有那些掌握著交通工具的人趁著大遷徙,大發國難財。”他說。直至1945年,張光宇一家到達陪都重慶,朋友將他們安頓在北溫泉一帶,生活才算安定下來。至此,一路上積郁的情感才得以傾瀉筆端。
也就是在那里,張光宇創作了他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部作品,《西游漫記》。這本書雖以唐僧師徒4人為主角,講述的卻是全新的故事,是對國民黨政府極為尖銳的諷刺,矛頭直指 “經濟崩潰”、“特務橫行”、“貪圖享樂”等問題。而最后一幅圖片中,孫悟空與拿破侖的對話又提到了一個叫“法西斯蒂”的怪物,又是對世界局勢的針砭。
“其實,《西游漫記》是他一路上都在醞釀的。”張臨春向記者回憶。當年,他親眼目睹了父親在短短60天之內,連編寫帶作畫,完成了《西游漫記》。“這部作品是在很短的時間里創作出來的。那時的他很有創作激情,一氣呵成。”在兒子眼中,這60天的創作正是父親對之前4年逃難生涯的傾訴,也是對胸中意氣的抒發:“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丑陋的東西,這些都積郁在他心中,從那時候起,我想他就在考慮一些創作的問題了。”
“他并不是一刻不停地伏案畫畫,而是通過他的感官看世界,用畫筆發表意見。”張臨春在談到張光宇的創作習慣時說。在他看來,父親非常注重對生活素材的積累,速寫本和照相機則是他記錄生活的工具。“早年在上海時,生活條件好,他便用相機拍照。后來,戰爭爆發,逃難途中的張光宇主要依靠速寫來積累素材。”今天整理出的很多逃難時期的手稿都是用草漿紙、報紙來畫速寫的。“逃難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張紙,把邊角料裁一段下來就用來畫畫了。”
《大鬧天宮》或許是張光宇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20世紀初的工藝美術家曾是上海漫畫界的代表性人物、諸多漫畫名家的老師。他在五洋雜處的上海,首先擁抱了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將中西美術融入自己的設計與繪畫。建國以后,他又參與設計了國徽,“天安門”的意象正是在他的提議下被放入國徽的。
應時而生,又被時代所遺忘
張光宇筆下的孫悟空遠非中國第一個孫悟空的卡通形象。早在1941年,上海“萬氏兄弟”制作的《鐵扇公主》便已經創作出了卡通版的孫悟空。只是,電影里這只孫猴子卻酷似米老鼠。
上世紀20、30年代的上海,五洋雜處。弄堂里是評彈、京劇、剪紙、年畫,大街上卻是形形色色英文廣告牌。14歲從無錫來到上海的張光宇先到了上海新舞臺學舞臺布景。這是中國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舞臺,一改傳統戲臺的布景與構造;18歲,他進入《世界畫報》學插畫;20歲,他進入著名的英美煙草公司設計煙標、畫香煙廣告;之后,又自辦畫報。在上海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的當口,張光宇早早擁抱了西方現代主義美術。他早年的設計充滿現代氣息和開放色彩,與同道們成了第一批將現代工業設計引入中國的人。
“他創作的本質與1920、1930年代世界現代主義運動有一致性。”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輔仁書苑學術總監李大均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在李大均看來,當時推動現代主義美術潮流的有一大批人,張光宇則是這個群體的核心人物之一。
張光宇是個很難歸類的藝術家,他對藝術的涉獵很廣,漫畫、電影、廣告設計、裝幀設計等等。陳丹青這樣歸納:“光宇先生的真價值、真貢獻,一語道破,應在中國現代商業美術。”
然而,歷史對張光宇的遮蔽,也有部分是由于他在“商業美術”與“現代主義”之路上的實踐。“只有在我們面對現代主義的時候,他才顯得尤為重要。”李大均說。但張光宇所生活的年代即沐浴了歐風美雨,又經歷了外敵入侵、社會主義改造。此后的歷史進程中,國內的現代主義美術面臨中斷,審美取向也隨之發生巨變。張光宇失去了施展拳腳的土壤,“他的畫被認為是小畫種,因而更不受重視。”
所幸,張光宇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重視。在李大均看來,回歸源于“中國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商業美術、工業設計重新崛起,國人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
“他是沒有學歷、沒有門派的,因為喜歡,自小步入這個行業。凡是有用的,他都去學習。”張臨春說。在張光宇的畫中,可以看到來自中國傳統社會的審美趣味,也能看到西方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影子。也正因為這種開放的心態,在張臨春眼中“話不多,偏內向”的父親交游卻極廣,“搞電影、美術、寫作的朋友都很多,當時的環境下,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將于龍美術館展出的300余件張光宇作品均選自家屬收藏。“他的家屬并不是借著先輩作品牟利、炒作的家庭,家中收藏了2000多件張光宇作品,極少散失或出讓。也甚少商業宣傳和流通。這或許也是很多人不了解張光宇的原因。”李大均說。
編輯:陳佳
關鍵詞:《大鬧天宮》 美猴王的設計者 被遺忘了 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