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遠征軍遺骸歸國擱淺 九旬老兵聞訊墓前痛哭
11月5日,祭奠者在騰沖遠征軍國殤墓園獻花。京華時報記者 潘之望 攝
89歲老兵繆焜得知不能接到遺骸后嚎啕大哭。組織方供圖
近日,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和多家機構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活動,已收殮347具遠征軍將士遺骸。昨天下午,龍越慈善基金會發布消息稱,赴緬甸迎遠征軍遺骸活動受阻,云南同鄉會表示不愿意將遺骸運送回國。
昨晚(5號),龍越基金會再次發布消息,稱經過近兩天艱難的協調和竭力的交涉,依然沒有結果,所以入緬隊伍決定6日啟程返回騰沖。
變數陡生 車隊空手歸國
據活動組織方龍越基金會志愿者陸思屹介紹,這次出境車隊由遠征軍后代、活動志愿者等組成,共60多人、9個車隊,其中6輛大巴車載有347個空棺木和一個用來裝載挖掘戰馬遺骸的空棺木。陸思屹稱,棺木都是云南當地的企業家捐助的實木棺木。
據了解,此前原定的遺骸入殮活動,未能于4日按期舉行,現場只進行了超度儀式。據龍越基金會工作人員介紹,車隊在4日凌晨抵達密支那時,發現存放遺骸的房間被云南同鄉會加鎖,并在門口堵上了兩臺車輛,致使遺骸入殮儀式無法進行。隨后立即與云南同鄉會溝通,對方表示不愿意將遺骸運送回國,核心理由是計劃在密支那修建相關紀念設施,需要將遺骸安放在密支那。通過多方協調,依然沒有任何進展,決定暫時取消原定于5日及6日舉行的迎接和暫厝儀式。
昨晚,龍越基金會再次發布稱,經過艱難交涉依然沒有結果,所以入緬隊伍決定6日啟程返回騰沖。
多次溝通 對方曾稱支持
據了解,龍越基金會和緬甸的云南同鄉會之前有過多次交流溝通。4月10日于緬甸密支那舉行的啟動儀式上,龍越基金會邀請緬甸密支那云南同鄉會參加,對方派了兩位副會長,且提供了位于云南墓地的一間房子作為存放遺骸的場所。10月上旬,龍越基金會邀請云南同鄉會會長高仲能前往云南省施甸縣,對遺骸安放的意向位置進行了考察,對方表示會全力支持此次活動。10月9日,緬甸中央政府批復,同意將遺骸運送回中國,并要求在緬甸大選(11月8日)之前完成此項工作。
>>原定計劃
施甸縣承諾提供安葬地
11月3日準備前往緬甸密支那迎接遠征軍遺骸歸國的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在云南騰沖的國殤墓園舉辦一個短暫莊重的祭拜儀式。然后,大巴車隊沿著滇緬公路從中緬邊境猴橋口岸出境。
5日下午1點載有遠征軍遺骸的返回車輛將駛入騰沖猴橋口岸,屆時會有40名武警(其中4人配槍)禮兵在口岸列隊歡迎,現場將會鳴放70響禮炮,向遠征軍老兵遺骸致敬。
6日舉行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歸國·暫厝儀式。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已與施甸縣簽訂了合作協議,縣政府承諾將在施甸縣太平鎮的孩婆山提供不少于1000畝的土地供遺骸安葬,同時會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
>>現場
近九旬老兵聞訊墓前痛哭
今年89歲的老兵繆焜是此次赴緬甸迎接遠征軍遺骸中唯一一位遠征軍代表,他在71年前曾作為傳令兵親身參與戰斗。1944年,他和同為新30師士兵的堂哥繆克勛參加了密支那戰役,堂哥在戰斗中犧牲。他一直盼著能重返當年的戰場,接堂哥和所有戰友回家。這次他帶著兒子繆民章從云南紅河來到緬甸迎接遠征軍遺骸。得知可能無法運回遺骸,他渾身戰栗,大哭,被人背離墓地。
當年,孫立人將軍對留下來守墓的軍人說:這些墓地只是暫時的,你們好好替兄弟們守著,我們很快就會接他們回家。這一句話過了70年也未能兌現。
曾參與過今年4月挖掘遺骸工作的志愿者說:“這就是我們遠征軍長眠的地方,在垃圾填埋場下面,他們睡了70多年。”遺骸發掘時,有的骨頭里有30多粒子彈,骨頭都被染成了銅色,有的尸骨旁散落著鋼筆、帽徽,更多的是無法分辨的零落成泥的細碎遺骸。遠征軍新一軍墓地,現在養著豬,傾倒著垃圾,建著廁所,遠征軍家屬哭倒在泥土上。
>>分析
專家:民間組織牽頭身份尷尬
1. 緬甸共有多少遠征軍遺骸?
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介紹,美國的資料統計顯示整個緬甸境內有3000到4000多例遺骸,“但這個紀錄肯定是不全的,實際上數目要比這個多得多,埋葬的遠征軍不止上萬個”。據戈叔亞介紹,五六十年代時,因為歷史原因,緬甸的遠征軍墓地遭到嚴重破壞。這次在密支那挖掘的347具遠征軍遺骸,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挖掘行動。
2. 云南同鄉會為何阻攔?
戈叔亞介紹,云南同鄉會是遠征軍后人和云南籍密支那華人華僑后人組成,是當地的一個民間組織。在戈叔亞印象里,云南同鄉會早有想將遺骸安葬在當地的想法,這些年也一直為保護遠征軍遺骸做努力。八九十年代,遠征軍第五軍的汽車兵楊伯方就在緬甸的同古修建了遠征軍紀念碑。2006年,云南同鄉會的華僑曾給他看過當地華僑跟緬甸政府申請想讓遺骸安葬在當地的請愿書,但未獲緬甸政府同意,“云南同鄉會可能并非故意刁難不讓遺骸回國,只是希望在緬甸修建紀念建筑,方便祭拜,當地華人對遠征軍對中國都有深厚的感情”。
3. 遺骸回國出路在哪?
據戈叔亞分析,目前出現遺骸歸國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跟緬甸政府和當地老百姓的溝通問題,在他看來,根源在于缺少國家層面的支持,“到目前為止,國家對海外軍人回國問題一直沒有表態,民間組織和當地華僑在挖掘遠征軍墓地上的身份很尷尬”。
戈叔亞稱,最好解決遠征軍遺骸歸國的辦法是,國家下文或者指定相關政府部門辦理此事。“政府部門牽頭,民間機構辦理,或是未來可行的一條遠征軍遺骸歸國路”。
京華時報記者 樊瑞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遠征軍遺骸歸國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