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浙江每百名老人中有7人失能 誰陪他們安度晚年?(圖)

2015年10月21日 16:01 | 來源: 浙江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浙江每百名老人中有7人失能 誰陪他們安度晚年?

浙江每百名老人中有7人失能 誰陪他們安度晚年?

 

  10月20日,義烏市怡樂新村的老人們,圍著5個巨型重陽糕嘖嘖稱奇。這是由義烏某國藥館專為他們定制的。呂斌攝

 

  重陽登高,本是一件快事。但如果你早上起來,發現穿衣、下床有困難,甚至在室內不能走動,是否覺得日子一片昏暗?而這,卻是失能老人每天面對的生活。

  記者從省老齡辦獲悉,截至2014年末,我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共65.3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6.92%。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別為21.31萬人、44.08萬人。

  也就是說,每100名老人中,有7名老人的生活需要他人照料,這成為家庭的困境。

  一戶家庭的困境

  入秋以來,碰到晴天,家住杭州湖濱街道的呂奶奶,忙著把家里的被套洗洗曬曬。尤其是老伴張大爺一個月前因中風導致左半身偏癱,呂奶奶洗得更勤了。

  張大爺九十高齡,自中風之后,記性差了很多。呂奶奶形影不離地照顧他,幫他起床、穿衣、吃飯。每天晚上,呂奶奶準時收看天氣預報,如果天氣好,會帶著老伴外出解解悶。

  自從生病后,張大爺有時會沒理由地發脾氣。“老頭子要強,偶爾狠掐左手胳膊,恨它不聽話。”呂奶奶嘆口氣說,她不懂護理知識,只能盡力照顧老伴。

  兩個老人育有3個子女,三代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兩塊簾布把房子隔成3個小間,孫子放假回家時,家里轉個身都有點困難。

  呂奶奶說,為了支撐這個家,如今媳婦打兩份零工,每天早出晚歸。還在上大學的孫子很聽話,課余常去打工賺錢,但家里仍過得緊巴巴的。“我覺得只要自己還能動,就不想去拖累小輩,他們生活也不容易。”對于養老,呂奶奶堅持“自己照顧自己”的想法。

  不過對于未來,呂奶奶非常擔心:“我已經82歲了,有時候照顧老伴也力不從心。萬一我出問題,家里真不知道怎么辦。”

  一名護工的堅守

  晚上看天氣預報,是湖濱敬老院護工陳護山每天的“必修課”。

  58歲的陳護山在湖濱敬老院已工作6年,每天早上5時許,陳護山就早早起來,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

  湖濱敬老院目前有老人33名,其中三分之一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陳護山負責照顧3名老人的起居飲食,24小時看護。

  陳護山練就了看老人神色就知道老人想做什么、想要什么的本領。“每個失能老人都應該單獨照料,沒有什么模式。”陳護山說,除了對老人身體健康的護理,還要注重對其精神狀況的關注,“護理需要將心比心”。

  湖濱敬老院院長蔣雯告訴記者,該敬老院目前有6名護工,每個月大家會坐在一起交流、總結護理心得,每個季度還有民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對于老人的照料,敬老院根據老人需求分成了5級,每一級都列出了詳細的規章制度。

  在湖濱敬老院工作期間,陳護山幾乎沒有回老家呆過1個月以上。他的妻子曹素霞和他一道在敬老院工作。曹素霞要照顧4名失能老人,年齡都在90歲以上。

  工作強度大、收入低,這是不少護工們目前面對的困境。陳護山夫婦看得很開:“這些老人,跟他們在一起久了,就跟自己的親人一樣。”

  一個探索的方向

  對失能老人照料,關鍵在于護理。據統計,目前全省獲得相關護理資格證書的護工僅1萬人左右,全省能夠實施全護理功能的養老機構,只占全部養老機構的31%。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自發探索的服務方式特別值得關注。

  “多虧了康復師,在他們護理下,不到一個月,老頭就能不用拐杖走動了。”寧波江北區中馬街道的郁阿姨回憶說,2013年年底,老伴因一次腦溢血半身癱瘓,留下了后遺癥,因家庭條件拮據無力進行康復訓練,只能躺在家中。

  去年6月,郁阿姨撥打街道老人友好社區熱線電話。根據她家的條件,相關費用由政府、公益組織資助,市里的一家養老助殘服務中心派專業康復師,上門提供免費服務,量身制定康復計劃。慢慢地,老人能動了,郁阿姨松了一口氣。

  老人友好社區是社區養老的一種模式。通過撥打熱線電話,老人能得到家政、醫療、維修等30余項上門服務。目前,中馬街道轄區內5000多位老人的信息,都被錄入一個智慧養老平臺;老人撥打熱線后,地圖上便能定位老人的位置,顯示出老人的資料信息,便于服務。

  在杭州,一種叫“喘息服務”的照料方式,也被從國外引進并推行。

  “家中有失能老人,照料者會在重壓下產生身心疲憊、精神壓抑等情況。”西湖區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張堅說,從2011年開始,西湖區每年拿出不少于200萬元資金,經過評估后,對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家庭每年提供5天至28天的代理日常護理。此外,“喘息服務”還對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干預,以減輕失能老人家庭內部的照料負擔。

  目前,西湖區已有近3000名失能老人每月享受由政府購買的專業化養老服務,“喘息服務”正是其中之一。

  向銀發志愿者致敬

  重陽節前夕,寧波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來一個信息:海曙區以“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模范、老教師、老專家)為主體,和社會上有志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一起,成立了銀發志愿者協會。

  這是一個可喜的信息。

  志愿者以利他、自愿、奉獻為基本要求,受到大眾稱贊,而對于銀發志愿者,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以我們人生的余熱,呵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銀發志愿者的心愿。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入黨多年的老黨員,沒有忘記當初的承諾,堅守理想信念,并用一言一行灌溉理想信念之花,用一舉一動踐行理想信念之志。他們按照黨的要求,繼續當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火炬手,傾心關注下一代的成長,參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向青少年講歷史講傳統,傳思想傳精神,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在培育下一代的工作中,感受快樂和幸福。

  注重實干,是銀發志愿者的作風。他們根據城區青少年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悉心了解青少年的需求,發揮各自的優勢,建立了“銀發系列工作室”,腳踏實地地為青少年辦實事,目前已組成了8個工作室。以銀發護航工作室為例,如今已有8個街道建立了分站,成員300多人,在“海之夢——青少年暑假社會活動”和“假日學校”中做了大量工作。他們開展的青少年暑假社會活動很有創意,組織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二年級學生參與多種社會實踐,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技能,體驗生活,鍛煉意志,樹立自信,做到學生開心,家長滿意,社會歡迎。

  勤于學習,是銀發志愿者與時俱進的動力。要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必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只有不斷充電——讀書學習,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的困境,才能做到與時代同步,與青少年同心。他們建立的銀發育苗講師工作室,專門為銀發志愿者和青少年編寫宣講教材,做好培訓工作。現已完成了《講故事,明哲理》、《革命傳統與革命精神》等18個系統課題,以菜單的方式發送給各街道、社區。

  銀發志愿者的作為,反映了老有所為的陽光心態。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健康理性的思維方式,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懷,釋放的是一種正能量,呵護著下一代健康成長。

編輯:王瀝慷

更多 時事新聞

更多 閱讀推薦

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