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將啟動肺癌免疫治療藥物三期臨床試驗
新華網上海10月16日電(袁馨晨)根據最新發布的《2015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每一分鐘我國就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有5人死于癌癥。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
“外科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的腫瘤治療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患者的治療愿望,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作為新興的治療方法,成為腫瘤治療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我國今年將開展PD-1抑制劑Nivolumab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三期臨床研究,“這意味著我國患者離獲得國際最新腫瘤免疫治療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兩成鱗癌轉移病人有望生存10年
自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將腫瘤免疫治療評為“重大突破”以來,免疫療法在針對黑色素瘤、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及結直腸癌等的治療上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臨床進展。
陸舜指出,抗PD-1/PD-L1免疫療法是當前備受矚目的新一類抗癌免疫療法,旨在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御癌癥,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
據了解,美國FDA在今年3月批準了PD-1抑制劑Nivolumab用于治療在經含鉑二聯化療期間或化療后發生疾病進展的轉移性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又于10月10日批準了Nivolumab用于二線非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癥。而在今年7月,Nivolumab獲得了在中國開展相關三期臨床研究的批準。“我了解到的是,臨床試驗最快會在今年年底啟動,希望腫瘤免疫治療能盡快為中國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巨大突破。”陸舜表示。
“相較于化療、靶向治療等腫瘤治療方法,免疫治療的毒性低、受眾廣,而且一旦有效,持續時間很長。”陸舜告訴記者,“免疫治療只要產生效果,患者就有20%的十年生存率。而生存10年對轉移性腫瘤患者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目前其他現代治療手段都達不到的。”
特異性免疫療法重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肺癌既是癌癥中的“頭號殺手”,也是難以預防、難以被發現的疾病。陸舜建議,肺癌的高發人群可以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篩查,力爭盡早發現疾病,盡早治療。
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不間斷地受到外界物理、化學的刺激,很容易導致基因突變,可是為什么少部分人得了癌癥,而絕大多數人沒有患癌?“因為人體本身有免疫系統,如果身體出現什么異常,免疫系統會自動發揮作用,把‘外來的東西’干掉。”陸舜解釋道,“腫瘤患者因為產生了免疫耐受,導致腫瘤細胞能夠逃避免疫系統的殺傷。而打斷免疫耐受的產生機制,重新激活免疫細胞,通過重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來抗擊腫瘤,這是特異性免疫療法的基礎。”
陸舜強調,特異性免疫療法和有些醫院打著所謂“免疫治療”的招牌來“包治百病”不同,“早在1863年,有人就提出了與腫瘤有關的‘免疫’概念,但是過去長期存在的免疫治療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治療。在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只有特異性的免疫治療才能真正使患者得到生存的獲益。”
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有機結合將優化治療效果
據了解,免疫治療在美國已經被批準成為繼外科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之后的第五種針對腫瘤的標準治療方法。而臨床上正在開展免疫治療與化療、免疫治療與靶向治療等聯合治療。
“比較理想的是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有機結合。”陸舜表示,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細胞特定靶點,緩解率較高,但是緩解時間比較短,大概在10-12個月左右,而免疫治療的緩解率不高,10位患者中可能對二、三個人有效,但是一旦有效就能實現長期緩解,“如果能把這兩種治療方法結合在一起,將實現優勢互補,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在肯定免疫治療用于臨床的優勢的同時,免疫療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依舊值得關注。“免疫治療可能導致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增加,比如可能引起間質性肺炎。”陸舜也表示,“有某些特別合并癥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療時要特別注意。比如活動性乙肝患者,治療時需特別關注不良反應。”
編輯:趙彥
關鍵詞:免疫治療 靶向治療 特異性免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