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規范治療慢粒 部分患者有望停藥
新華網9月19日電(晏珊)白血病常常被人們稱為“血癌”。30年前一部電視劇《血疑》,幾乎讓這種可怕的疾病家喻戶曉。而慢粒(慢性髓系白血病),作為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近年來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隨著交通和通訊手段的發達以及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進,越來越多的‘慢粒’患者愿意走進醫院接受治療,隨之帶來慢粒知曉率的上升。據統計,目前中國現有慢粒患者約3萬至4萬名,每年新增慢粒患者約5000人。”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教授、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王建祥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盡管慢粒患者逐漸增多,但也不會像‘幸子’那樣因無法獲得造血干細胞移植而失去生命。
王建祥說:“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TKI靶向治療已取代造血干細胞移植成為“慢粒”治療的一線方案,通過早診并規范服藥患者,可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樣正常工作生活,10年生存率達85%-90%,甚至部分患者在嚴密觀察下,實現停藥后長期緩解,達到臨床“治愈”。”
不能堅持服藥成慢粒治療的“攔路虎”
只需堅持服藥便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無疑成為“慢粒”患者的“福音”。但是,據王建祥透露,目前很多“慢粒”患者的治療狀況令人堪憂。
“有些患者因為治療藥物昂貴,總是希望每一分錢藥物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在服用一段時間不見好轉就自行停藥,還有的患者卻是一見好轉就斷藥。”王建祥說:“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慢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切忌‘擺脫’醫囑,‘脫離’監測,一定要積極調理好心態,堅持服藥,如不堅持妥善治療,慢粒患者將很快走到生命的盡頭。”
另外,據王建祥透露,近年來,靶向藥物的聯合使用、聯合干擾素治療及免疫療法,都能很好地清除白血病干細胞,使患者停藥越來越成為可能。
兒童慢粒患者逐漸增多 發現癥狀及時就醫
據了解,中國的“慢粒”患者較西方更年輕化,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髓性白血病中位發病年齡為45~50歲,而西方國家中位發病年齡為67歲。
很多人認為“慢粒”只“青睞”中老年人,王建祥指出,近年來兒童“慢粒”患者也在增多。“這可能和遺傳因素有關。”王建祥說:“多數‘慢粒’確切致病原因仍不清楚,除遺傳因素外,可能的致病因素還包括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及放射性照射等。”
王建祥說:“‘慢粒’的誘因不明,使得疾病預防無從下手;且慢粒早期癥狀很不典型(如乏力、多汗),很多患者都是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增高,進一步復查后才發現已經患病,因此治療‘起跑’已然慢了一步,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出現乏力、多汗、腹脹等癥狀時,患者應及時就醫。”王建祥說:“慢粒被稱為‘與時間賽跑的疾病’因為一旦進入發病加速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將明顯下降,而如果進展至急變期,則必須進行骨髓移植。”
去年,國內首個慢粒患者治療路徑圖出爐,該路徑圖給了初診治慢粒患者按圖索驥的藍本,確保每一重要節點患者都能接受合理的監測和妥善治療,比如,患者應在3、6、12個月要去正規血液檢測中心進行分子學檢測,讓慢粒治療一切有據可循。
王建祥建議,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活動,很多‘老患者’的依從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現在不斷有‘新患者’出現,希望這些‘老患者’把自身的體會和經驗傳承給‘新患者’。同時,隨著第二代、三代靶向藥物的問世,剛剛入行的臨床醫生也應盡快熟悉相應的用藥知識,因為這事關患者的生命。”
編輯:趙彥
關鍵詞:慢粒 白血病 血癌 慢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