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美術報》創刊座談會引發美術媒體發展的大討論
座談會現場
9月8日、9日,《中國美術報》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創刊座談會,向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人求計問策。在紙媒唱衰的時代,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國家畫院在這個時期耗費大力氣創立《中國美術報》,引起藝術界的眾多評論。中國國家畫院特此邀請藝術圈諸多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共同討論美術媒體發展的新方向。
出席座談會的專家、領導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副院長張曉凌、趙衛、曾來德;全國知名的美術理論家邵大箴、王鏞、程大利、鄭工、李一、朱青生、王璜生、丁寧、丁方、尚輝、王端廷、孫津、方曉風等;文化部及全國各地美協、畫院、文聯、美術館、美術院校代表馮遠、徐里、張百成、馬國強、斯舜威、王學輝、劉廷龍、李明、陳湘波、姜怡翔、徐虹、張瑞田等;嘉德拍賣孟祿新、保利拍賣李雪松、匡時拍賣解曉冬、華辰拍賣甘學軍、榮寶拍賣劉尚勇等藝術市場人,以及上海馬利畫材楊中毅、徐文富,安徽紅星宣紙集團曹志剛等。以及紀連彬、喬宜男、吳一娜、梁占巖、于文江、陳罡、王輔民、王平、王藝、陳風新、趙培智、梅墨生、高天民、張惠明、朱其、張桐瑀、宛少軍、林曉、陳明等畫院內領導和專家。座談會由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主持。
就目前紙媒發展的形勢看,整體處于寒冬季,《中國美術報》在此時創刊,是逆勢而生,但又是眾望所歸。與會專家討論了該報現在到底能不能辦,具體要怎么辦,報紙的未來定位,辦報的策略等問題,事實上,本次座談會對于媒體從業者來說,是當前中國媒體生態建設的一次頭腦風景會,涉及到各個方面。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座談會上首先介紹《中國美術報》的創辦及定位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首先介紹了《中國美術報》的創辦情況。 2015年1月,中國國家畫院申辦的《中國美術報》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該報由文化部主管,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美術報》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報紙將于2016年1月正式出版。《中國美術報》將本著“立足國內,放眼國際”的宗旨,堅持“二為”方針,堅持學術立報,遵循“專業化、人文化、國際化、市場化、網絡化”辦報理念,力求服務中國美術家,推動中國當代美術發展。楊曉陽院長說,希望大家集思廣益,或許能夠使得我們更接近時代和國家對《中國美術報》的定位。
一、 辦報策略:“五化”與法人治理結構
“專業化、人文化、國際化、市場化、網絡化”是《中國美術報》創刊初始的預想辦報理念,也是期待后期發展的導向理念。
就專業化與人文化,林木強調,要強化報紙傾向中國美術的中國性、民族性,強化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與自覺性。
就國際化,朱青生指出,“所謂國際化就是我們要在這個報紙上顯示出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怎么來看待人類的文明和世界的景象”。尚輝也說,國際化更多還是國際的視野,能夠把國際上和國外最先發生的大型的展覽,最先引起爭議的美術的事件和作品快速的登在報紙上,呈現出來。朱虹子說,由于國家畫院的美術發展導向性,國家畫院來做《中國美術報》,就專業性來說說,就區別于很多學術專刊。
而對于報紙的治理,與會專家大多提出了采取報紙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即法人治理模式,同時要采取報人辦報的手段,使《中國美術報》的管理制度體現出新形勢下的新面貌。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先生在座談會上發言
二、 報紙定位:新聞性與輿論引導力
與會專家大多注意到了《中國美術報》的定位方向,作為國字頭的美術類報紙,其將承載著的歷史使命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美術報》在發揮在中國美術界的新聞性與輿論引導力的同時,必然會發展成中國美術界的史料文獻。由于報紙的紙質媒介,它所形成的文字也帶有了責任性與使命性。同時,這份國字頭的報紙,在引領中國美術界的發展,導向中國美術的大眾審美標準,也是具有特殊的存在價值的。就如中國國家畫院王平所說,做一張報紙,最主要發揮的作用是輿論引導力和公信力。
邵大箴希望《中國美術報》能引導我們實事求是地面對當前中國美術現狀,結合我們的傳統和當代國際視野,討論問題,鼓勵大家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報紙真正成為一個使人愿意瀏覽的百花園地。徐里說,《中國美術報》一定是代表國家的,代表中國的美術界在發聲,對中國平面媒體起主導性作用。
丁方、尚輝、方曉風、康守永、張玉梅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方曉風說,《中國美術報》將來就是寫中國美術史的主要參考材料。康守永說,《中國美術報》在定位過程中間還是要走出美術界,走向更廣闊的社會,因為對于大眾審美的提升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謝慕提出的意見是,《中國美術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并引領時代的腳步,引領時代的腳步不僅僅是內容,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張玉梅說,報紙一經印刷則不可更改,意味著一種責任的承擔。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在座談會上發言
三、 發展方向:大美術與全媒體
《中國美術報》的未來發展方向,關系著報紙的生存和在歷史上的定位,所以,與會專家亦有較多的分析。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紙媒、網媒的結合已成必然,所以《中國美術報》的未來發展方向,全媒體、立體化是必然的選擇。中國國家畫院在現有媒體的基礎上,已經達到了雜志、網絡、報紙的媒體全覆蓋,這也將是未來《中國美術報》全媒體發展的有力保障。國學頻道李靜、新華網袁思陶等都提出了全媒體的設想部署。
楊曉陽院長提出,《中國美術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要達到大美術的發展標準,不能只是局限在專業美術領域。林曉說,從境界層面上來說,《中國美術報》其實就是美術文明的生態,從很具體的形狀上來說,它或許就是一個時尚品。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說,媒體要立體打造,先平面媒體,后網絡媒體,再移動終端媒體,將精英化和平民化兩個媒體渠道相結合。王璜生、李靜、書畫頻道王平說,我們要辦一份報紙還是要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點,把我們已有的資源整合,重視新媒體的傳播。袁思陶和徐紅梅也說,《中國美術報》從誕生的初期對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一定要提到一個很明確的日程上來,整合平臺的發展。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主持座談會
四、 市場運營:社會效益與市場性的結合
報紙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走向市場的,在市場中接受大眾的點評與檢閱,所以報紙的發行問題,關乎報紙的生存。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說,市場性的因素如果僅僅依靠以前的廣告版面,就太單一了,新的市場性是體現在報紙品牌的定位上,我們《中國美術報》會首先強調社會效益,確保社會效益要做到用市場的手段贏得市場的尊重。
但是,在追求市場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和市場保持一定的切割,馮遠如是說。王鏞也說,希望報紙保持學術性,減少商業氣息,市場化不等于完全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是要引領市場,規范市場,不能向市場妥協。孟祿新、李雪松、解曉冬、甘學軍、劉尚勇、謝海以及楊中毅、徐文富、曹志剛等則從實際拍賣市場和美術用品方面結合市場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
五、 欄目設置:專業性與趣味性并重
報紙的欄目設置,是報紙理念、定位、發展方向的具體體現,所以,落實在具體的欄目設置上,與會專家也有很多話說。對于《中國美術報》欄目的設置,批評板塊的設置似乎是眾望所歸。鄭工說,新聞板塊和副刊板塊,是值得期待的,一定要辦好。同時,在信息資料中,對熱點問題的觸動、對獨立評論的推動,都是我們對中國美術報最期待的。
李一、程大利、程陽陽也建議開設批評板塊增加報紙的可讀性,并將報紙與研討會、展覽等活動相結合展開。嚴長元、張玉梅也提出了版面設置的重要性。賈寶蘭說,副刊板塊要強調的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專業板塊應該比較重心的部分,重心部分也是我們有一種歷史責任,要引領一種思潮,要具有嚴肅性。
重視人才,重視新聞創新,重視內容與渠道,重視批評,重視媒體從業人的整體水平等等,這些建議往往也反映了當前媒體發展的諸多不足。媒體從業人,是推動報紙前進、改革的根本,所以新聞人的觀點、能力、學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報紙的走向和受眾的接受程度。同時,如王平所言,作為報紙,新聞性的屬性是第一位的,新聞規定也是一定要遵守的。
鄭工就說,新聞人要有明確的立場,是否能針對問題保持中立的立場,是否能做到報道的真實性,都是值得注意的。同時,對于新聞要有敏感度,能從大量信息中提煉出關鍵新聞。
張曉凌副院長最后總結,我們的報紙辦要力爭辦成一個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有影響的報紙,我們也期望中文版、英文版、網絡版同時上線。《中國美術報》要辦好,如何定位和到底要辦成一個什么報紙很重要。怎么既辦成有高學術涵養的報紙又能夠深入到民間基層能為老百姓服務,這是我們通過本次會議要考慮和具體實踐的。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國美術報》 創刊座談會 美術媒體發展 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