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數據推動高等教育變革
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世界處于各種數據指數式增長的環境中,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日益成為推動各個領域變革的強勁力量。從高等教育領域來看,大數據在教學、科研和管理方面引發的創新與變革日益顯現。
在教學方面,大規模、開放式在線教育課程——慕課,正在成為席卷全球的高等教育新潮流。慕課教育技術被認為是繼印刷術之后教育領域最重大的變革,其帶來的學習變化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慕課對學生免費,或者只對需要課程認證者收取少許費用,極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第二,慕課打破了傳統課堂教育的時空限制,無論何時何地,想學就學;第三,慕課有助于解決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問題,有了慕課,偏僻山區的孩子也能通過電腦網絡學習一流學校的課程;第四,慕課背后的大數據平臺能夠對學習者進行行為評價和誘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比如通過答卷中的錯誤分布分析學生的知識漏洞,動態調整學習內容和節奏,量身打造高質量的學習模式。總的來看,慕課創造了個性化、智能化教學模式,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時也為解決區域之間乃至世界范圍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找到了一條途徑。
在學術研究方面,大數據正在開創新的科研范式。一般認為,科學思維分為實驗思維、理論思維和計算思維三種類型。傳統的科學研究范式大多以理論思維和實驗思維為主,而計算僅僅作為理論猜想的輔助論證手段。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計算思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一些學科領域和科研方法中,由大數據技術支撐的海量數據運算,成為整個研究過程的主導性、決定性因素。1852年提出的四色猜想曾困擾數學界100多年,終于在1976年由美國數學家通過計算機運算得到證明。這一證明過程耗時1200個小時,涉及邏輯判斷超過百億。對于人腦來說,這是一道無法逾越的能力鴻溝。2009年,谷歌公司的工程師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準確預測出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這篇論文沒有采用流行病學理論,而是直接對特定詞語與流感傳播的相關性進行數學建模,利用大數據技術計算出結論。類似的數據密集型和計算驅動型科研模式,將對高校科研活動和評價機制提出新要求。在可預見的將來,海量數據平臺和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跨地域的科研協作網絡,將成為高校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和手段。
在管理方面,大數據全方位提升校園管理。例如,通過對飯卡刷卡數據的監控,可以實現對貧困學生的兜底式資助;通過采集和比對學生進出寢室、夜間用電的時間等數據,可以將最適合的人安排在同一個宿舍;通過對圖書館和自習室座位信息的動態推送,可以解決“占座”問題;通過對選課系統的數據分析,可以在瞬間評出最受歡迎的課程和老師。當各方面管理數據的豐富度和系統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海量數據之間的相互關聯將生成以即時分析和動態預測為基本功能的智能化校園管理系統,為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便利,幫助學校破解一些管理上的難題。比如,利用標簽化技術,可以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動態采集和量化監控。發現嚴重的負面情緒累積和社交異常時,校園管理部門可以及時啟動心理咨詢和行為干預。當然,智能化校園管理平臺建設,要以校園法治化水平提高為前提。對學生學習生活數據的采集和運用,必須得到學生的同意和授權。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副研究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大數據 高等教育 變革 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