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河西走廊葡萄的喜與憂 葡萄酒打噴嚏 葡萄就感冒
新華社蘭州8月27日電題:河西走廊葡萄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連振祥 張玉潔
時令近9月,河西走廊的各類葡萄逐漸進入一年一度的采摘期,赤霞珠、黑比諾、品麗珠、梅鹿輒、霞多麗、薏斯林……這些很“洋氣”的葡萄品種,最終都會變成葡萄酒,走上餐桌。
但是,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還沒有釀酒企業與農戶簽訂葡萄收購合同,葡萄何處去,尚是未知數。河西走廊里持續了一個夏季的瓜果飄香,在秋季能迎來一個新的甜蜜期嗎?
賣給誰呢?
還有一個多月,李玉強就要采摘葡萄了。他的6畝葡萄園雖然只有4畝掛果,但與去年相比,今年是一個豐產年,葡萄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4畝地總產量能達到6噸。“這個產量已經很高了,再高就影響葡萄酒的質量。”對釀酒葡萄的種植,李玉強很在行。
由于地處北緯36°—38°之間,屬于典型的溫帶干旱荒漠、半荒漠區,河西走廊種植的釀酒葡萄糖酸比適度,非常適宜于有機葡萄酒的釀造,被認為是我國和全世界有機葡萄酒的最佳產地之一,所以甘肅在河西走廊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基地,發展葡萄酒釀酒業。目前,僅武威、張掖和酒泉3市的葡萄種植面積就達到58萬余畝,其中武威市有葡萄酒釀酒企業7家,產加工能力已達到10萬噸。
作為武威市民勤縣東壩鎮的農民,李玉強已經種植葡萄5年了。往年這個時候,附近的葡萄酒釀造企業如紫軒酒業等就已經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而今年卻沒有企業來簽訂。6噸葡萄的銷路成了大問題,這讓李玉強很揪心。
記者近日在武威張掖調研時,許許多多和李玉強一樣的農戶,開始為銷路發愁了。
葡萄酒“打噴嚏” 葡萄就“感冒”
往年不愁銷路的葡萄,今年為何就困難了呢?
紫軒酒業公司民勤分公司農藝師陳雙生說,葡萄種植是連鎖反應,葡萄酒終端市場會倒逼葡萄的收購和種植。葡萄酒市場一直低迷,葡萄滯銷就在所難免。今年酒廠和農戶沒有簽訂合同,是因為上年的葡萄汁還有積壓,今年需要去庫存。即使是收購,估計也不會太多。
據了解,生產1噸葡萄酒,大約需要1.75噸葡萄,武威市10萬噸葡萄酒加工生產能力,滿負荷生產需要17.5萬噸葡萄。武威林科院葡萄研究所所長牟德生說,“如果企業滿負荷生產,武威的葡萄酒產能和葡萄產量基本匹配,但受制于葡萄酒市場,有的釀酒企業連一半的產能都沒有發揮。”
鮮食葡萄面對的是廣闊的消費市場,而釀酒葡萄市場面對釀酒企業,葡萄酒銷量大,企業就需要更多的葡萄,反之酒廠會減產甚至停產,就會停止收購葡萄,所以這個產業最終是葡萄酒終端市場決定源頭的葡萄種植。民勤縣林果中心主任許興文介紹說,“農戶種植葡萄的收入并不高,價格是酒廠決定的。而葡萄酒賣不出去,葡萄的價格銷量自然受影響。”
解決“賣難”須出實招
一些釀酒企業反映,葡萄種植現在是政府熱,企業冷,農戶中間變夾生。現在葡萄已有賣難跡象,一旦葡萄滯銷,農戶沒有收入,農戶自然會鏟除葡萄樹。
農戶李玉強說,“釀酒葡萄也可以食用,但產量太大了。我家產6噸,別人家能產10多噸,這么多往哪里銷售?誰又能吃得了?”
武威林科院副院長王多文說,葡萄酒行業要健康發展,企業就必須與農民結成共同體,因為農戶是葡萄種植的主力軍。陳雙生說,一般來說,葡萄樹齡越長越好,10年左右的最好。一旦農民積極性受挫,開始鏟樹,葡萄酒行業生存就很困難。葡萄種植基地要適度,不能盲目擴大化,現在的關鍵是要把存量基地效益最大化。
武威林科院葡萄研究所所長牟德生說,目前要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可以以政府補貼的形式鼓勵釀酒企業先收購葡萄,釀成原酒貯存。
采訪中,甘肅祁連葡萄酒業公司馬麒龍說,釀酒企業要有長遠眼光,哪怕年份不好,也要保住基地,而政府應該有所作為,要協調釀酒企業先把葡萄做成原酒儲藏起來,農民每畝的葡萄投入都在2000元以上,不能讓葡萄爛到地里。(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河西走廊葡萄 葡萄酒打噴嚏 葡萄就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