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逼捐馬云”折射當前慈善的社會焦慮
理性地看,這些言論不僅偏激,有的甚至是直裸裸的要挾,屬于典型的道德綁架。慈善并非哪個人的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要求他人捐贈,或者向誰捐贈,以及捐贈多少。而從慈善的倫理來說,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分。
當然,慈善也是一種社會擔當,尤其是擁有大量社會財富、占有大量社會資源的成功人士,確有必要通過慈善的方式向社會回饋,通過興教助學、扶貧助危、保護環境、發展文化等公益項目,讓更多社會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分享到社會財富。這也事實上確立了名人、富人的社會責任,放眼世界,名人富人確是社會慈善公益捐贈的主要來源。從這個意義來說,網友向馬云等名人發出“逼捐”的聲音,也多是出于這一期望,只是表達的方式欠妥當,同時,對慈善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如果動輒打上“仇富”的烙印,何嘗不是另一種暴力表達。
天津港爆炸并不是自然災害,而且是特別重大的安全事故。從慈善公益的倫理來講,這并不是慈善公益應給予救助的地方。或者說,在事故調查確立民事賠償責任以及政府應當買單之前,慈善公益沒必要急著越俎代皰。如,犧牲的消防隊員,從弘揚社會正義的角度出發,給予捐贈并沒有錯,但是他們是公職人員,可以預料的犧牲,有必有的撫恤與救濟機制兜底,來自社會的捐贈只能是錦上添花,相反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那才是一種悲哀。
更重要的是,但凡有大的災害才想到讓名人、富人捐款,這樣的公益慈善只能說還停留在很低的層次,離慈善事業常態、常見,公益陽光普照,還有不小的差距。成熟的社會公益,名人與富人應當是通過基金會的形式來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有計劃、有項目、有重點的開展。事實上,在這個方面馬云是走在前列的, 2014胡潤慈善榜上,他以145億元捐贈額刷新中國慈善記錄。馬云和蔡崇信以他們在阿里巴巴2%的股權設立了兩只慈善信托基金,其中馬云和蔡崇信分別占7成和3成。該基金將用于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
馬云不乏“最慷慨”的一面未必就是刻意被人忽視,更大程度恐怕還是其慈善基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不夠大。推而廣之,以其為代表的富人名人,慈善公益的規模以及運作,還沒有賦予社會群體以切身的現實體驗,未能徹底改變富人不“慈善”的固有印象。從這個意義來說,一有大的災難,便惦記著富人的荷包,正是慈善的社會焦慮,我們對慈善的淺表化理解,暴露無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逼捐馬云” 慈善的社會焦慮 天津爆炸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