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仲呈祥:奏響戲曲傳承新的進軍號
仲呈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為進一步加強政策保障、振興戲曲藝術奏響了進軍號,普降了及時雨。學習之后,深受教益,倍感振奮。
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以極富民族特色的形式、審美地把握世界的生存方式,是對人類文化的獨特創造。正如文件指出:“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戲曲藝術蘊含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倫理道德和家國情懷,體現著中華美學精神。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合理念,到把儒家的“入世”與道家的“出世”和諧統一起來的既“入世”又“出世”的重民本、入人心、接地氣的人間情懷,再到重寫意、創意象、造意境的詩意追求,以及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忠孝節義、禮智仁義信等文化基因,都蘊含在豐富多彩的中國戲曲藝術之中。代代相傳的300余種中國戲曲的經典劇目,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是通過覆蓋面甚廣、扎根于民間的戲曲藝術這一重要渠道而歷經滄桑而彌久不衰的。
全國政協領導在不久前“紀念譚元壽先生從藝80周年座談會”上深情指出“不懂京劇,就不懂中國文化”,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是有充足的學理依據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不珍視中國戲曲,就是不珍視中國文化;不懂中國戲曲,就是不懂中國文化。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新時期復出工作后首次出訪東南亞,途經成都下榻金牛壩賓館時,曾饒有興味地觀看了幾位老藝術家主演的《打神告廟》、《迎賢店》、《做文章》等川劇經典折子戲,表示要重視“振興川劇”,要善于通過川劇了解四川人民的生存狀態和文化需求,在四川省、地、縣三級當宣傳部長不看川劇、不懂川劇,就不能算是稱職的好部長。這種高瞻遠矚的思路,為今天做好戲曲傳承發展工作樹立了典范。
因此,能否真正堅持“二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和“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并重,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極為緊迫。我認為,這不僅關系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關系到是否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真正自覺認清戲曲藝術在文化立國、文化強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自信中國優秀戲曲藝術在構建中華民族當代精神中的永恒魅力。
毋庸否認,伴隨著改革的深化、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戲曲藝術既迎來了開創新生面的良好機遇,又碰上了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日趨多樣化、時尚化所帶來的擠壓和困境。戲曲劇種急劇銳減,戲曲人才大量流失,戲曲觀眾亟待培養,戲曲評論嚴重缺失,戲曲市場很不理想……今天,戲曲藝術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努力成為時代的號角,體現時代的風貌,引領時代的風氣。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不迷失方向、不當市場的奴隸,就必須靠與時俱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靠把服務群眾與引導群眾、把適應需求與提高素養結合起來的德藝雙馨的戲曲藝術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靠廣大戲曲觀眾和全社會營造珍視戲曲、熱愛戲曲、懂得欣賞戲曲的良好文化氛圍……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及時、有效、科學的政策的支持與保障。《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以理論概括高、實踐操作實的言簡意賅的九款21條,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到扶持戲曲劇本創作、支持戲曲演出、改善戲曲生產條件、資助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營造戲曲普及宣傳的良好氛圍和加強組織領導諸方面,作出了明確的政策規定。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政府關于傳承發展戲曲的最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最簡略而系統的政策性文件。期待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廣大戲曲工作者與觀眾團結起來,與全社會共同學習、領悟、踐行,共同迎接戲曲藝術振興的春天的到來。
(作者系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評論家協會主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仲呈祥 戲曲傳承 中國戲曲 文化基因 倫理道德 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