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
原標題: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
新華社評論員
當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持續呈現的經濟下行壓力,增長速度怎么穩,轉型升級怎么辦,發展前景又該如何看?這是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需要不斷用實踐來回答的現實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吉林調研時強調,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深入領會、全面貫徹總書記這一論述中蘊含的辯證思維、科學方法,對于穩增長、調結構,破解當前面臨的諸多發展難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助于進一步增定力、強信心,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文章,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信心是定力的前提,定力是信心的體現。所謂“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顯示,在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綜合推動下,宏觀調控精準發力,市場活力不斷釋放,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新的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斷破繭而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斷積蓄力量,經濟發展前景仍然廣闊,進一步增強了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定力和自信。良好局面來之不易,“兩難”問題依然不少。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靈活運用市場和政府的“兩手”,直面經濟運行中的“兩難”,以“兩手”破解“兩難”,把握好穩與進的平衡、處理好放與管的關系、鞏固住趨穩和向好的局面,就能穩扎穩打跑贏下半年賽程,順利完成今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實現全年工作和“十二五”規劃的圓滿收官。
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發展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相較于城市,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等欠發達地區,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務也更重。一以貫之地抓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無不具有全局意義。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觀大局、察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發展變化的形勢中求新、求進、求突破,推動經濟發展邁上轉型升級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臺階。
變化帶來新情況,也蘊含新機遇,但這些只是一種潛在的有利因素,并不會自動變成發展新成果,關鍵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風險的決心和辦法。具體而言,市場倒逼的壓力如何成為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的動力,需要思想認識的深化、主觀態度的轉變和實際能力的提升。只有積極想、主動干、善作為、勇擔當,才能變中求新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開辟新境界。東北地區是我國工業原料和裝備制造的基地,其生產的高鐵產品成為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只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和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具體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經濟結構,做好“加減乘除”,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就能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讓傳統優勢變成新的核心競爭力,進而贏得關系自身興衰乃至事關全局的決勝之戰。
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關鍵靠各級領導班子帶領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既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廣大干部干事創業必須破解的大命題。新常態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提出的一攬子新要求,是對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干部思想覺悟、作風狀態、能力水平全方位檢驗。越是在“三期疊加”、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越是要發揮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按照“三嚴三實”的標準強調求真務實作風,增強改革落地能力,緊扣關鍵領域做好改革謀劃,蹄疾步穩往前走,不在等待觀望中錯失改革良機,避免不顧大局而拖延改革進程,形成以上率下、上下齊心工作狀態,清正廉潔、干凈干事的政治生態,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切實肩負起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歷史使命。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驅動經濟體量世界第二的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不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定力、有自信更有能力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在風云激蕩的改革發展時代洪流中,成就中流擊水的精彩與輝煌。(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習近平 調研 發展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