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為了老兵的幸福和尊嚴
民革湖南永州市委會關愛抗戰老兵記事
原標題:為了老兵的幸福和尊嚴 ——民革湖南永州市委會關愛抗戰老兵記事
6月14日,來自廣東的4名志愿者在民革湖南永州市委會的協助下,分四組赴雙牌縣慰問抗戰老兵。對于130多名永州的抗戰老兵來說,他們得到的不僅有來自異地的關注,更有當地民革組織的關愛。對于他們來說,民革永州市委會就像親人一樣——逢年過節進行慰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保存老兵口述抗戰史料。
2013年全國兩會上,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會原主委劉曉提交了《關于對抗戰老兵進行生活救助的建議》,促成了國家民政部有關政策的出臺。2013年4月20日,劉曉赴永州市調研,就關愛幸存抗戰老兵工作與永州市黨政領導進行了溝通協調。永州市關愛幸存抗戰老兵工作在民革湖南省委會敦促和永州市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迅速開展起來了。
2013年這一年,民革市委會申請8萬元慰問老兵專項經費,組成了民革黨員志愿者隊伍,開展“地毯式”摸底,對永州已發現的100多位抗戰老兵逐一走訪慰問,聽老兵講述從軍參戰經歷,了解家庭狀況,拍攝影像資料,整理歸檔相關信息,建立老兵信息庫。
永州民革關愛抗戰老兵行動得到了多家媒體的熱情關注,許多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到關愛老兵志愿者的行列。各級統戰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化解了尋訪工作中的許多困境,為加快尋訪老兵爭取了時間。
兩年多時間里,永州共尋訪登記老兵178名,年齡最大的105歲,最小的89歲,先后有40余名老兵去世,幸存130余人。
2014年“七·七事變”紀念日這一天,唐祖桐、周偉和奉天坤等12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代表,相聚在“永州市幸存抗戰老兵關愛行動”項目啟動儀式現場,領取了永州市發放的6000元老兵生活援助金。由民革永州市委會、市慈善總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三方合作發起的永州市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助養行動揭幕了。從那天起,永州市的抗戰老兵都能領取每月500元的生活助養金。
由于歷史原因,永州大多數抗戰老兵居住在農村偏遠落后地區,生活困難。民革永州市委會想方設法,在為老兵解決生活困境的同時,動員黨員與老兵之間建立起情感紐帶,從情感上充分給予老兵精神慰藉。市委會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方式,志愿者每逢重大節假日、老兵生日進行走訪慰問,送去慰問金和慰問物資,組織醫務人員開展義診,先后為多名老兵治病送藥。
永州關愛抗戰老兵行動逐步被社會認同。2015年春節,民革市委會向中共永州市委統戰部建議,參照政府在元旦、春節期間慰問看望困難群眾的做法,各級統戰部門對抗戰老兵開展慰問,得到了批復,并將此文轉發各縣區委統戰部。2015年2月13日,中共永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董石桂驅車幾小時,來到道縣農村,看望慰問了105歲的老兵楊逢錢。在董石桂的帶動下,各縣區對本地抗戰老兵的慰問工作都開展起來了。
每個抗戰老兵身上都有一段不朽的傳奇,抗戰老兵是民族的豐碑、活著的歷史。對抗戰經歷豐富且記憶較清晰老兵的深入采訪,搶救性挖掘抗戰歷史,是民革市委會關愛老兵的又一重要工作。楊逢錢、唐祖桐、邱桂生等十多名抗戰經歷豐富的老兵已經完成口述影像攝制制作。市委會還聯系攝影師為每一位抗戰老兵拍攝了一組生活照片,這也成為弘揚抗戰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革 永州市 關愛抗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