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農村定向招生要定準公平與便民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題:農村定向招生要定準公平與便民
新華社記者鹿永建、張興軍
國家今年將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招生名額增加到5萬名。要讓它變成農村貧困地區優秀學子的5萬個機會,就得不斷優化制度設計和實際執行,優化的原則應當是定準兩個目標,一是體現教育公平的精義,二是盡最大可能讓廣大農村學子和家庭得到最便捷的服務。
在自主招生的基礎上增設的這條招考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讓貧困地區的廣大學生和家庭得到更多的機會,成為農村優秀學子的特殊選拔機制,因此是教育公平的有力舉措。這個公平機會能否更多更恰如其分地落到優秀學子的身上,要看其制度設計和具體做法能否更好地體現教育公平的精義。比方說,對農村考生不應只是降分錄取,而應通過高水平的自主招生措施有效區分學生成績不高是智力水平不夠,還是因為沒有條件學習等因素。
從近期看,在資格審查和進城面試方面讓貧困地區學生的方便多些再多些,麻煩少些再少些,既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也是目前政府職能轉變的應有之義。如果縣級公安、教育部門提前公示有資格報考的考生名單切實可行,就不應當讓學生為開證明疲于奔命。既然已經知道農村考生進大城市面試可能讓一些寒門學子望而卻步,就應當在實地招錄、遠程視頻等方面步子更大更快。地方政府和高校在這方面的任何努力都是雪中送炭,不僅讓優秀學子及家庭看到希望之光,也能讓廣大農村群眾深切體會到黨和政府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
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唐僧肉”,因此避免造假也是制度設計的重要內容,如何避免則有兩種不同取向。一種是政府相關部門和高校把工作量和問題風險都讓別人承擔,而這恰恰是一種懶政和推卸責任的表現。另一種取向則是,為了讓農村學子和家庭少麻煩,寧肯自己多些工作量;為了讓更多優秀學生脫穎而出,高校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和執行把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現的腐敗管控住。后一種取向,才是教育公平精義的真正體現,才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本質要求,必須定準這種取向,加大力度推進。(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農村定向招生 公平 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