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哀思灑江河 情長留世間
--“東方之星”翻沉七日追思
原標題:哀思灑江河 情長留世間--“東方之星”翻沉七日追思
新華社記者
時光凝滯,長江嗚咽。2015年6月7日上午9時整,凄厲的汽笛聲響徹江畔,刺穿了所有人的心。
6天前的那個夜晚,一場風暴瞬間傾覆“東方之星”號客輪,無情地奪走了四百多條鮮活的生命。
此時,飄搖的航船已被巨大的鋼纜扶定在江面。江水輕輕拍打船舷,低吟著一首生命的挽歌。
搶救--為生命的希望
總有一些災難,降臨時讓人猝不及防。
6天前的那個夜晚,翻沉的船艙里,船員陳書涵被困在一個一人大的房間,上方是機艙和機器,周圍滿是油污。生命在這一刻突然顯得脆弱不堪,對于一個只有21歲的年輕人,眼前的黑暗仿佛就是觸手可及的死亡。
陳書涵在黑暗的斗室中本能地堅持著,他并不知道此時此刻,在風高浪疾的長江之上,一場與時間賽跑搶救生命的大救援已經開始。
“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人員搜救工作;4日,又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了國務院事件救援和處置工作組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的匯報,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強總理就救援工作作出批示并即赴現場指揮搜救。
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戰斗在一線的救援官兵、志愿者、老百姓,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爭分奪秒。
潛水員一次又一次沒入渾濁的江水找尋生命的跡象;消防官兵在露出的船底上切割作業,把生命探測裝置伸入漆黑的船艙;數千名沿岸的普通百姓,駕著自家的漁船沿江而下,為的就是抓住那可能存在的一線希望……
15個小時后,65歲的朱紅美老人被潛水員成功救出;20個小時后,幾近“崩潰”的陳書涵看到了生命的光,那是潛水員官東的探照燈,劃破黑暗把生的希望帶到了他的身旁。
海軍現場副總指揮、東海艦隊作戰支援艦二支隊支隊長董焱告訴記者,“只要有一絲生的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不漏掉一個艙位,不漏掉一個人”。這些話,是所有現場救援人員身體力行的誓言,是面對生命的基本價值考量。
5日,陳書涵已經從重癥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在監利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名幸存者中,他可能是最早出院的一個。
尋找--為生命的尊嚴
5日傍晚,19時15分許,沉沒將近四天的“東方之星”號客輪被整體扶正、起浮。
這是一次組織嚴密的工程,科學細致的方案,專業高效的隊伍,5000軍民緊密配合,所有環節小心翼翼。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對記者說,在打撈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遇難者遺體,秉著尊重生命的原則,會馬上停止施工,先配合有關人員轉移遺體。
距離“東方之星”客輪五百米的下游拉起了一道長長的攔截網,為的是防止遇難者遺體在沉船扶正過程中被江水帶走。
為避免對遇難者遺體造成傷害,扶正沉船的起吊過程緩慢而細致,原定預計5個小時左右的打撈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天。
殘陽如血,晚霞中這艘傷痕累累的客輪再也不復往昔的風采,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那個不堪回首的災難現場--
船艙內,墻壁上的時鐘永遠定格在了9時33分10秒,舵機停留在“前進”檔……
遇難者的遺體不斷地被發現,搜救官兵輕輕將他們抬出船艙。
緬懷--為生命的祭奠
曹岑,從電視轉播中看到母親獲救喜極而泣,卻又不得不面對父親意外離世的巨大悲傷。
小方,這個80后的漢子,始終無法釋懷,“我爸一輩子為我活著,我卻把他送到了這條船上”。
相伴多年的老夫老妻,辛勞半世的父母爹娘……這原本是一次充滿溫情的夕陽之旅、孝心之旅,卻在一瞬間成為無法挽回的江水之殤。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災難可以在瞬間奪走生命,但永遠無法讓愛與思念熄滅。逝者已逝,生者請珍重,你們的苦難我們一起擔當--
監利縣城,從湖南趕來支援的“入殮師”王輝小心翼翼地清理著每一具被發現的遺體,“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我的心在流淚。”
在這座江邊小城,隨處可見飄動的黃絲帶,那是普通的農民、商販、出租車司機為遠道而來的遇難者家屬提供志愿服務,讓悲情的城市不再只有哀傷。
50多歲的王女士在平常跳廣場舞的地方燃起一支香,“我們這邊的風俗,用一根香能把親人帶到身旁。”
……
曾經的苦難是無法抹去的殷殷之痛,過往的哀戚終將化作成長與前行中的堅強。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把手中的花朵拋向那滾滾而去的江水之中,帶著父母們來不及說,但我們一定懂得的囑托,倍加珍惜、繼續生活……(執筆記者:羅宇凡、吳晶;參與采寫記者:楊紹功、黃艷、白禹、徐海波)(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東方之星”翻沉七日追思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