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這里為啥“零擇校”?——山東章丘破解義務教育均衡難題的調查
新華社濟南6月1日電 當不少農村家長為孩子念書涌向城里;城市家長為孩子上重點校、買“學區房”趨之若鶩時,山東章丘市已經連續多年實現了“零擇校”,還拿下了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稱號,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高出山東省平均數近40個百分點……
城鄉教育失衡、“學區”“擇校”難題為何在這里都不用擔心,教育公平的陽光又是如何照進每個角落的?記者日前一探究竟。
頭號民生 麥子地旁也是規范化學校
“我們學校建在了麥地邊上”,章丘市圣井中學校長張篤忠指著學校西側泛著金黃的麥子說。麥地邊上的校園讓記者震撼:標準的塑膠操場,圖書室、實驗室一應俱全,大課間的“扇舞韻律”校操活力時尚,嶄新的大鼻子校車停在校園門口……
會不會就這一處“形象工程”?驅車一小時到了章丘最南部的深山里,看到垛莊鎮南明小學已從3年前照片上的“兩座平房”變為“方圓幾里的最美建筑”,這兩年數百名學生被家長從章丘城區又接回來上學。
“我們這是山區鎮,沒有工業,財政收入不到千萬,但每年有近一半投向了教育。”章丘市垛莊鎮鎮長董鵬告訴記者,鎮政府大樓用了近30年,“再窮不能窮教育”。
在章丘,新區建設時教育配套先行已經成為習慣,“家家門口都有好學校”。10年前,72個班規模的章丘市實驗小學從荒蕪中拔地而起,成為新城核心,樓盤開始圍著學校轉,也帶來了新城區的繁榮。現在章丘城區東西南北中形成了以學校為核心的區域劃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投資7000萬元建福泰小學、投資1億元新建道通實驗學校、投資2700萬元集中配備了近兩百輛標準校車……6年來,章丘市先后投入近20億元用于改善學校條件,章丘市教育系統也連續3年在全市部門科學發展考核中榮獲第一名。
聯盟辦學 讓城市農村一個“溫度”
“為啥要走樓梯一側?”“不容易摔倒啊”“你最喜歡學校什么呢?”“大大的操場,可以跑步、玩游戲”“以后想上什么學校?”“名牌大學,清華”……雙山鎮農村學校旭升小學五年級學生秦平靜跟記者聊起來,毫不內向,自信滿滿。
不管在城區,還是在偏遠山區、黃河灘區,章丘學校的硬件軟件都一樣,“城市農村像大熔爐一樣,是一個‘溫度’”,章丘市教體局局長李忠新說,“章丘能夠實現‘零擇校’,憑借的就是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實行聯盟辦學以來,我們學校和市東山小學一起制訂教學計劃,教師也會流動教學,孩子們不用去城里就能受到同等教育”,普集鎮中心小學校長董文告訴記者。
優質教師資源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中最為關鍵。章丘聯盟辦學制度實行捆綁式管理、一體化考核,實現了市屬學校與鄉鎮學校的無縫對接,目前已有實驗中小學等10所市屬中小學與黃河鎮、垛莊鎮等偏遠灘區、山區的13所學校聯盟辦學。
章丘市力推的大教研體系建設,即使是農村一所偏遠小學的一堂公開課也會在全市受到關注,每名教師每學期參加的不同層次的教研活動,已成為名師成長的孵化器。僅2014年,章丘就有76名優秀教師獲得國家和省級優質課一等獎。
在城區,如果實在想“擇校”咋辦?李忠新說,在章丘,每一所學校都會無條件地接收學校招生服務范圍內的外來娃,“甚至外省外國的都能來。”
“每逢招生季,教體局負責統一摸底、劃片、招生,學校不參與。開學時按照局里給的新生名單安排分班、入校等工作。”清照小學校長孫延年說,學校的任務就是辦好學校,家長和學生對學校認可,自然就沒有擇校的必要了。
生活教育 小學畢業能做一桌年夜飯
打蛋、揉面、進烤箱……5月28日,在章丘福泰小學的烹飪教室,五年級學生種衍洲兩節課下來,做出的蛋撻有模有樣,“香噴噴”。這樣的特色課程還包括陶藝、編織、剪紙等幾十種。
全國優秀教師、福泰小學校長李枝新說,一位家長曾發短信感激她,“只有13歲的女兒,卻獨立為客人做了一桌宴席,八菜兩湯,孩子的表現讓客人驚訝,讓我倍感自豪……”
行走在諾德小學,記者對校長王化杰口中的“一諾千金,德行天下”的校訓印象深刻。教室走廊“道德銀行”營業部四年級學生李欣其的存折上,開戶時存上了500道德幣,因為幫同學輔導作業,又存上了10道德幣。“考試作弊等不良道德行為都要扣幣。”李欣其說。
章丘每所學校都有“主打品牌”:章丘四中的“創新教育”、垛莊中學的“山水育人教育”、茂李小學的“花香教育”……
“素質教育”搞得好影響升學率?章丘用漂亮的數據來回答:2014年一本上線人數突破21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
“讓每個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每個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李忠新說,章丘市“全面育人,育全面人”的舉措,讓每個學生都有品質、有氣質、有素質,才能擔當家庭和祖國的未來。
編輯:曾珂
關鍵詞:零擇校 山東章丘破解義務教育均衡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