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男子賣血供兒子上學 被曝光后兒子改名消失15年
父子曾經的合影
父親念子心切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馬廠鄉甘溝灘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極端貧困迫使大部分村民走上賣血維生的道路。今年64歲的村民陳邦順曾是賣血大軍中的一員,從18歲起賣了30多年血。2000年以來,在國家和當地政府的集中幫扶下,這個“賣血村”逐漸走出貧困而重獲新生,但對于陳邦順而言,一個因賣血引發的“親情大戰”,成為糾纏他十幾年卻怎么也抹不去的心結。
往事
一天抽了1200毫升血
陳邦順和妻子育有三個兒子,那些年一家人在地里摸爬滾打一年口糧只夠吃五六個月。為了能掙點兒錢養家糊口,陳邦順和村里其他人一樣,手持多個獻血證,常年在蘭州、西寧等地頻繁賣血。“最多的一次,我一天跟著大伙跑了好幾個醫院,挽起袖子抽血時,方才扎過的針眼上還冒著血珠珠,那天我一共抽了1200毫升的血,走出醫院就癱倒了。”陳邦順說。
生活雖苦,但長子小良(化名)始終是全家的驕傲,1998年小良考入西安一所大學,鄉里鄉親都羨慕壞了。為了支付學費等開支,陳邦順經常去賣血。
2001年,在一次和村民結伴賣血的路上,陳邦順無意中認識了一名裝扮成“賣血者”的蘭州某報社記者,隨后的報道引起了社會關注。小良認為父親“出賣”了自己,自己“沒法活人”,一怒之下改換了姓名,與家庭斷絕了關系,至今杳無音信。
期盼
15年牽掛并尋找兒子
2000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和一系列集中扶貧政策,馬廠鄉50%的地都退耕還林了,大部分勞動力被釋放出來外出打工,村民們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陳邦順家的一半土地退了耕,國家按每畝地每年200斤小麥和20元錢給予補助,溫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兩個兒子遠去北京打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日子過好了,全家人更加牽掛失去音訊的兒子,陳邦順的老伴王桂蓮經常對著家里的幾張大兒子的照片偷偷流淚。15年間陳邦順充滿自責和歉意,從未間斷地牽掛并尋找著兒子。
新聞回放
兒子在學校稱父親是包工頭
2002年,央視《聊天》節目曾播出陳邦順的泣血呼喚,陳邦順說,小良四年大學一共向家里要了6.35萬元。有70%是夫妻兩人賣血換來的,另外還借了一萬多元的外債。
老陳說,小良與家里聯系全是寫信,4年給家里寫了十六七封信,沒有一封不是要錢的。每次都在2000塊以上,“這不是信,是債!他的每封信都是賣血通知書!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該去賣血了。”
2001年12月30日,老陳接到小良的班主任郭軍老師從學校發來的一封信,請老陳務必去一趟學校。郭老師問老陳的第一句話就把他給打懵了—“您是包工頭嗎?小良是家里的獨生子嗎?”原來這就是小良為自己樹立的“形象”。
在央視《聊天》陳邦順這期節目播出后,小良竟然對千辛萬苦找到他的央視記者說:“我爸在電視臺這么說我,他有病,我父親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
心聲
“我想給兒子認個錯”
大約10年前,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為他點燃了希望。電話那邊一個名叫“張新”的年輕女子對陳邦順噓寒問暖,當得知陳邦順有嚴重腿病時,幾次打電話叮囑他要去大醫院盡快檢查。但她又絕口不提個人情況。
“她不是別人,肯定是小良的媳婦。血濃于水,兒子還是記掛我們的,只是不好意思流露才拜托給妻子。”陳邦順肯定地說。
與“張新”的聯系斷斷續續持續了四五年,但每次在電話里問起她的丈夫和孩子時,她總是用各種理由搪塞。一次通話中,陳邦順無意中得知“張新”與家人住在內蒙古赤峰市某廠家屬院。隨后幾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張新”斷了和他的聯系,電話也成了空號。
去年9月,他踏上了去赤峰尋找兒子的路。很少出遠門的陳邦順幾經輾轉,繞道呼和浩特、包頭,一瘸一拐千辛萬苦到達赤峰“張新”家的小區時,被保安以“防盜”為名拒絕在外。“跑了3個派出所,都沒頂啥事兒,況且出去久了花費也負擔不起。”陳邦順的尋子之路就這樣告終。
陳邦順說:“我想給兒子認個錯,那時曝光我不是故意的。我不要你的一分錢,不要你的一件衣服,就想看看你日子過得好不好!我存下幾千塊錢,想把這錢給小孫子上學用。”
據新華社
編輯:曾珂
關鍵詞:父親賣血供兒子上學 兒子改名消失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