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網上現打人APP 有帖子200元找打手扇領導
原標題:網上現打人APP 有帖子200元找打手扇領導
【新民網】昨天,本報A5版《用“滴滴打人”真的能找來打手》報道了APP軟件“滴滴打人”成了人們在網上尋找“打手”的平臺。報道引起社會反響,引發熱議,許多讀者紛紛對該軟件宣揚暴力予以批評,呼吁應該“下架”。目前,360應用平臺、安卓市場已不再提供下載通道,不過在豌豆莢、安智市場等均還能下載該軟件。輿論聲中,軟件開發商開始出面澄清,稱“滴滴不打人”,他們初衷是做最好的同城互助平臺。
網友呼吁應該下架
許多網友看到本報報道后,紛紛在新民晚報APP客戶端評論道:“這還了得!”“明目張膽找打手,這個社會究竟怎么了?”“堅決抵制。”“誰來管?”
有網友認為,網絡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得相當便捷,這種打人軟件的出現,會成為滋生違法犯罪的溫床。如果打人軟件可以堂而皇之進入市場,那是否也可以開發招嫖軟件、偷情軟件?這種手機軟件應該及時被清理、下架。
還有網友表示,打開“滴滴打人”可以發現,從注冊到發布任務,以及他人競標等,均未出現任何安全提醒,且注冊者不受年齡限制,發布的任務不受內容控制。軟件開發、管理已經走入了一種“失控”的狀態。
仍有尋找打手帖子
昨天記者再次進入“滴滴打人”軟件,發現在“叫人訂單”中,部分帖子已被清理,但依舊能找到一些尋求打手的帖子,如:“哪個幫我打班主任,打得他生活不能自理。”“我們老板欠打,200有人打嗎?別打出傷就可以了。”““有小婊子欠我錢不還,找人扇五巴掌,一巴掌五十,不要打住院,狠狠扇五巴掌就好。”“打領導兩個耳光就可以,費用200元。”點開這些帖子,好幾條后面已有搶單記錄,詢問“在哪里”“怎么打”,也有自告奮勇說“我來吧”。
與此同時,記者進入“豌豆莢”,發現“滴滴打人”的軟件詳情介紹中,開始大幅度刪減“敏感”介紹,諸如“打手隊伍能力全面,經過權威認證,質量有保證,而且就在附近,職業多樣,有健身教練、退伍軍人、資深小混混,在逃通緝犯等,可以說應有盡有”等有關打手的內容已被全部清理。
此外,記者還發現,360應用平臺、安卓市場已不再提供“滴滴打人”的下載通道,不過在豌豆莢、安智市場、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等均還能下載該軟件。
開發商回應將改名
據軟件開發商長沙掌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滴滴打人-掌控科技”稱,針對媒體報道“滴滴打人”的相關情況表示,“滴滴不打人”,他們是一款同城互助、便民服務的平臺,給用戶提供一個代跑腿、代辦事的信息發布平臺,立志做最好的私人生活小秘書,禁止用戶發布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需求,也從未意圖宣揚任何非法信息或接受非法服務。
與此同時,公司已著手研究,將“滴滴打人”APP軟件名稱變更,具體名稱正在公開征集。
突破底線應予追責
互聯網應該有怎樣的底線?昨晚,記者采訪了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于教授認為,互聯網本身沒有特殊的底線,所謂底線也就是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生活中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在互聯網上也不能做。”他表示,互聯網往往有放大的作用,生活中想找打手的人肯定有,但自己找,不見得找得到,通過互聯網卻可能達成違法的想法,情節就會放大和加重。“打人本身是違法的,現在把打人變成生意,就成了雙重的違法,錯上加錯,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不能姑息。”
針對軟件開發商“不打人”的聲明,于教授認為,不管是“玩笑”還是其他目的,只要涉及到了違法事件,就是碰到了“高壓線”。“不管是互聯網還是生活行為,只應該從后果考慮,而不能從目的考慮。只要造成后果,就應該追究責任。”事實上,消除這種問題軟件的消極影響,就應該在它剛露頭的時候就追究責任,“決不應該繼續讓它擴大影響”。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打人APP 滴滴打人 滴滴不打人 200元找打手扇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