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美國開始“韜光養晦”?
原標題:環球時報:美國進入“韜光養晦”時代?
奧巴馬政府上臺六年來,在全球戰略和一系列外交政策上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其外交思想被稱為“奧巴馬主義”。今后若干年內,奧巴馬所代表的美國外交轉型在何種條件下能夠得以持續呢?
美國“內向”趨勢明顯
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戰略,同它重整旗鼓的國內發展戰略是相配套的。奧巴馬將經濟振興和社會變革計劃置于首位,需要把主要精力和資源投入國內,國防軍費也要相應縮減。奧巴馬最重要的外交調整,是將對外戰略的主要關注點從以反恐、防擴散為中心的軍事安全議題,轉移到以維護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為中心的經濟安全議題。
六年來,美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技術實力、高等教育水平等“可衡量的指標”繼續上升。但是,美國國內政治左右“極化”的趨勢并無好轉,兩黨相互攻訐、掣肘、否決,嚴重制約了政治和經濟革新。
雖然從世界各大國硬實力消長和自身發展的角度看,美國并沒有走上國力衰落的不歸之路,但美國對全球政治事務的影響力明顯下降,卻是不爭事實。究其原因,一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實力受損,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西方整體力量及影響力下跌。二是中國等新興大國力量和國際影響快速上升。三是在網絡化時代國家權力分散下移,全球治理問題日益復雜,美國在反恐、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問題上掌控國際規則的能力受到削弱。四是美國集中精力于國內事務,干預外部事務的信心和動力減弱。近來美國經濟勢頭強勁,更多依靠的是內需而非國際市場,這更加強了美國的“內向”趨勢。
“不干蠢事”的外交原則
奉行經濟優先原則,強調多邊主義和“巧實力”,努力改善美國國際形象,注重國際機制建設和全球治理問題,無疑是奧巴馬主義的特色,且這些特色也同他的民主黨前任奉行的“克林頓主義”一脈相承。
奧巴馬真正的外交特色,是奉行一項簡明的外交原則,用他本人的話來說,叫做“不干蠢事”。奧巴馬所鄙棄的“蠢事”,首推布什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奧巴馬主義的精髓在于“克制”和“收縮”,以及動員聯盟國家和伙伴國家采取集體行動,分擔風險與責任。即使在已經或者可能出現軍事沖突的情景中,奧巴馬政府都堅持使用外交、經濟制裁、國際壓力等手段,盡量避免采取直接軍事行動。
“不干蠢事”還意味著未來不能同中國等新興大國對抗。奧巴馬政府在加強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的同時,又努力加強同中國軍方的接觸與合作,希望通過完善危機管控機制,盡可能降低同中國發生戰爭或戰略碰撞的危險。
奧巴馬認為,剛剛經歷了兩場令美國筋疲力盡的戰爭之后,國家需要休養生息。他執政以來,中東地區發生的“阿拉伯之春”、“伊斯蘭國”異軍突起等重大國際事件打亂了美國穩定中東的長遠構想;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亂局亦使奧巴馬政府和許多美國戰略家逐漸認識到,西方民主法治在那些國家“水土不服”。因此,美國雖然沒有放棄以自己的價值觀改造世界的幻想,但在實踐上已經更多地強調世界秩序的穩定。這是“不干蠢事”另一層心照不宣的含義。
2015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進一步體現了奧巴馬的外交特色。報告認為,美國加強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最佳途徑是加強自身經濟、樹立民主法治的榜樣、構筑強有力的國際聯盟,以及綜合運用美國各項實力。奧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在講解這份報告時聲稱,美國不能被烏克蘭、“伊斯蘭國”等當下危機所干擾,導致大方向迷失,仍然必須對氣候變化、貿易、貧困、網絡安全、公共衛生等更長遠的挑戰保持戰略關注。
美國“韜光養晦”到何時
從奧巴馬六年來的外交實踐及其指導思想和理念來看,美國實現了一種外交轉型,可以說進入一個美國特色的“韜光養晦”階段。可以預料,如果國際沒有發生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奧巴馬將繼續試圖穩定中美關系,對俄羅斯“斗而不破”,壓制中東的極端勢力但不出動地面部隊,減少但不完全停止對伊朗的制裁,爭取同日本等國簽署TPP協議,推進同歐洲國家的TTIP談判,改善同拉美國家的關系等。簡言之,就是繼續按既定方針辦。
不過,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必須遵守美國的“道統”。美國不會放棄它的全球霸權圖謀,但其謀求霸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既有力不從心的一面,也有自愿收縮的一面。奧巴馬在執政的最后兩年,在堅持美國“道統”的同時,也許還會繼續“韜光養晦”下去。問題在于,美國全球戰略的上述調整是奧巴馬兩個任期內的特殊行為方式,還是代表了一種長遠趨勢?
這個問題需要從國內國際兩個維度去分析。在國內,部分美國戰略家和輿論不滿于奧巴馬政府“轉向亞洲”的想法,認為歐洲同美國的政治文化聯系遠遠重于亞洲;猶太裔和宗教色彩濃厚的美國人,也把大中東地區(尤其是以色列)視為核心關注。還有人指責奧巴馬政府對中國過于“寬容”,“養虎為患”。還有人批評奧巴馬對俄羅斯過于軟弱,在中東問題上進退失據,讓“伊斯蘭國”等激進勢力坐大,等等。
至少在現階段,這些反對意見尚難動搖奧巴馬的外交路線。但是兩年之后,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入主白宮,肯定都要修正奧巴馬主義。即使不是完全放棄“韜光養晦”,至少也需要顯得更加積極,更加強硬,更加敢做敢為。不過,奧巴馬的繼任者不大可能否定他的中心理念,即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科技教育而非對外擴張上。
過去六年來,全球經濟在緩慢復蘇,中東發生沖突動亂以及極端勢力異軍突起,還有烏克蘭危機、南海領土爭端、中日關系緊張等所謂“地緣政治回歸”現象,都未從根本上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但是,當出現重大危機時,“韜光養晦”原則將受到嚴重考驗。首先,美國要勸說其盟國為了它們的自身利益而沖鋒陷陣(如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美國站在背后指揮,這是很難做到的。其次,不少國際觀察家擔心,由于美中實力此消彼長,多數東亞國家可能在美中之間“腳踩兩只船”,甚至最終倒向中國一邊。
美國所謂的“大戰略”謀劃,只能根據世界這樣一個不斷變動的“大棋局”和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些“棋子”,設想行動的原則。它所做的戰略決策,更像是“順勢而為”,甚至時而被國際事件推向有損于其長遠利益的錯誤方向。奧巴馬主義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得以延續,主要取決于世界大勢,也取決于突發事件和美國以外的行為體的所作所為。美國的國內政治、經濟發展和戰略目標,只決定了它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而實際上它將要做什么,更多地決定于外部世界將如何發展,以及外部行為體將對美國做什么。也就是說,外部世界和美國本身共同決定了美國全球戰略的可塑性。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戰略定位和對美政策可謂舉足輕重?!?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編輯:水靈
關鍵詞:美國 韜光養晦 時代 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