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革中央:法治讓農民更有“獲得感”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這句樸素實在、溫暖人心的話頻獲點贊。兩會上,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獲得感,也引發廣泛思考和關注。作為把“三農”作為重點參政議政領域之一的參政黨,民革中央今年聚焦“三農”的提案有5篇,相關涉農提案累計近10篇。記者梳理發現,其中多篇提案都與民革另一重點領域社會法制相結合,聚焦用法治提升農民獲得感。
“關注‘三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獻計出力,一直是民革提案工作的重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說,在民革十二大提出要“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的方針后,民革中央也積極創新參政議政工作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利用優勢,‘聯結’特色,找準切入點,打造新亮點”的工作新思路。
2014年,民革中央聯合東北三省等多地民革組織進行了系統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交了《關于完善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中相關法律的提案》。提案認為,受制于法律缺位、法律之間不一致、內容不合理,只得對權屬不明和權屬爭議的土地實行“暫時擱置”,雖然短期內不致激化矛盾,但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確權工作的全面推進。
對此,民革中央建議,應加快立法進程,將符合中央政策規定并在實踐中卓有成效的做法納入相關法律,肯定“頒發兩證、保障三權”的確權模式;加緊法律的修訂和完善工作,明確集體組織、集體成員的內涵和認定規范;出臺《集體土地登記法》,從法律層面規范土地承包經營確權工作;明晰法律對有關問題的規定,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的配套法律體系。
近年來,關于暴力拆遷、違法征地、失地農民上訪維權的案例層出不窮。在《關于規范征地程序,維護被征地農民權益的提案》中,民革中央直言,由于征地問題牽涉面廣,各地情況差異懸殊,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征地范圍過寬、補償標準偏低等問題,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公正。
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民革中央提出系列建議:要實行全程透明的征地程序,建立征收土地全程公告制和被征地農民全程參與機制;縮小征地范圍,加快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進程;改革現行征地補償方案,逐漸向“因市定補”轉變;建立征地預存款制度;實行差別化的多元安置方式。
此外,民革中央還提交了《關于改革我國現行種業管理制度,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的提案》《關于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為“三農”服務的提案》等涉農提案,在分析問題的同時,同樣注重從頂層設計和法律層面提出建議,力求議政議到點子上。
記者了解到,為強化民革黨內黨外專家、社會力量的合作,民革中央還在“三農”專委會的基礎上,專門組建了農村金融研究中心和土地制度改革研究中心。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中央“三農”專委會劉家強表示,這些提案都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建議、反復論證篩選的基礎上提出的,凝聚著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能為推動我國“三農”事業的發展,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有益參考。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革 法制 農民 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