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政協委員批采訪兩會記者太多:人數比代表委員還多
記者報道兩會,圍追采訪代表委員,同時,記者也被代表委員吐槽——繼姚明委員批評那些“采訪時要合影簽名”的記者不專業后,葛劍雄委員也抱怨“兩會的媒體太多了!”他說,有些媒體拿到很多采訪證,派出強大的陣容,但他們到底報道了多少有分量的新聞?
葛劍雄說,他看到一個數字,有8000多名記者——記者比代表委員還多。據兩會新聞中心統計,今年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采訪全國兩會——為什么有8000多名呢?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地方和媒體派了龐大的記者組隨代表團進京,很多記者沒有采訪證進不了大會現場,就在代表委員駐地附近住下,抓住機會找熟人帶進駐地酒店采訪。
全國兩會,那么多代表委員,很多地方領導參加,一些地方媒體圍繞本地官員和代表委員進行采訪,報道本省代表團的討論情況和本地領導的講話,當然也要加入追明星、追高官、追專家的全國新聞大戰。每個省、每個市、甚至很多有代表委員的縣,報紙、電視、電臺、網站都會派出“兩會報道組”,否則似乎就會有“缺席”之感。中國那么大,那么多縣市,代表委員來源那么廣泛,記者扎堆是必然的現象。不知道今后隨著地域觀念的淡化、全媒體的融合和“圍著地方領導轉”觀念的弱化,兩會上龐大的記者群會不會瘦身?
其實,相比國外類似一些重要公共事件的新聞大戰,兩會記者并不算多,但搶新聞時的無序,追明星,拼體力不拼思考,愛扎堆不會另辟蹊徑,加劇著兩會新聞戰場上的擁擠。喧鬧的扎堆場景,仿佛不是新聞大戰,而是記者趕集。
一個知名記者談過她的兩會采訪體驗:在采訪中,她不去扎堆湊熱鬧,不追明星,不擠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而是守在人大分組審議的現場,因為這里最能反映參政議政的真實全景。如果記者都有這種意識,不去人民大會堂門口堵明星堵部長,而是分散到各個分組審議現場去挖新聞,既不會出現新聞同質化和話題碎片化的尷尬,也不會像現在那么扎堆了。越扎堆越熱鬧,真正的新聞越少。
葛劍雄所言“正是由于媒體資源過剩,才導致有些媒體追星和娛樂化”的邏輯其實是不成立的,媒體太多并不必然導致記者追星,純粹是沒找準角色位置所致。
記者扎堆上兩會拼體力搶新聞背后的原因也很值得玩味,很多媒體之所以這么看重全國兩會,記者這么愛跑兩會,有著“過了這十來天”就抓不著部長和代表的心態。想采訪部長,難;想找個人大代表,難;想找個領導談談當地敏感話題或熱點新聞,難;而兩會把這些都“逼”到了一起。如果“兩會”不只是被壓縮在這短短十來天,而回歸其常態運轉的日常政治,記者不必過度關注兩會,新聞資源也不會集中壓縮在這幾天了。(曹林)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政協委員批采訪兩會記者太多